yodnom
資料:
威望: +6
魅力:  
經驗:  
來自: 遠方
發文: 1046 篇
精華: 2 篇
在線: 334 時 00 分 16 秒
註冊: 2001/12/03
|
|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 | [第 9 樓] |
|
| [這篇文章最後由yodnom在 2007/12/23 02:57am 第 3 次編輯]
故事有點長。 依據楊智凱(2006)對台灣廣義羊耳蒜屬植物進行的深入研究,近年台灣蘭科相關文獻所稱之「小花羊耳蒜」(Liparis caespitosa),亦即u大所貼照片之物種,應重新訂正為L. laurisivatica。 那台灣還有沒有L. caesipitosa? 有。 L. caesipitosa早在1899年已由日人在台灣北部採得並由早田文藏正確鑑定出學名;但由於真正的L. caesipitosa在台灣並不多見,往後的研究者又將福山伯明發表的L. laurisivatica併入,導致這兩個物種長期以來的混淆。事實上,它們型態雖然接近,卻仍然可以清楚分辨。 L. caesipitosa的長相,可參考林維明先生在其圖鑑上報導之「小小羊耳蒜」與「桶後溪羊耳蒜」。
我們對於中文名稱的決定一直沒有明確的規範。在這兩物種學名釐清後,基於「小花羊耳蒜」繼續使用在任一物種上可能造成的混亂情況,或許可考慮以現有其他中名取而代之。 小弟於前文稱L. laurisivatica為「樹葉羊耳蒜」,乃取其學名之義,同時亦為該物種最早出現的中名(早於「小花羊耳蒜」)。 至於L. caespitosa則建議參酌中國植物誌使用的名稱「叢生羊耳蒜」,此名亦由學名直譯而來,兩岸交流時也較為方便:P。
三道大哥貼的物種還要查證看看,有些角度看起來似乎有兩片葉子...可能還是L. nakaharai, L. kawakamii, L. nokoensis這個種群的成員。
| | |
|
|
|
|
2007/12/23 02:44am IP: 已設定保密 | [本文共 1166 位元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