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HILL
資料:
威望: 0
魅力:  
經驗:  
來自: 保密
發文: 222 篇
精華: 0 篇
在線: 36 時 30 分 30 秒
註冊: 2010/07/26
|
|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 | [樓 主] |
|
| [這篇文章最後由JOHNHILL在 2012/03/18 11:35pm 第 18 次編輯]
20餘年前,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陡沖頭村村民黃周凡 在當地白竹山上砍柴,坐在田間大石頭上休息時,他發現石板上 刻有類似蝌蚪狀的「天書」。近日湖南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對該 地區進行考察,專家確認,20幾年來黃周凡念念不忘的「天書」 ,就是失傳了兩個半世紀的城步古苗文字。目前在該地區已發現 12塊古苗文字石刻,如此大規模的發現在湖南省內外尚屬首次。 文物現狀 山間梯田間散佈「天書」石刻12塊 2011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時, 在丹口鎮陡沖頭村發現了3塊古苗文石刻。近日湖南省文物局組織 專家再次來到當地,又發現了9塊石刻,這些石刻散佈在白竹山 梯田間,表面依稀可見蝌蚪狀「天書」,其中一塊聳立在高高的 田坎上,有的橫臥在草叢中並破損斷裂,還有的已經被溪水沖倒, 並被厚實的泥沙和茂密的灌木填埋。 「古代苗文有三大特點,似漢字又非漢字,有方塊字和有符號。 這次我們發現的『天書』,似圖非圖,似畫非畫,似篆非篆, 似漢字非漢字,從歷史文獻資料我能斷定,這些石刻上的『天書』 就是古代苗文字。」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古文字研究 專家李慶福告訴記者。李慶福介紹,苗族的產生最早可追溯至蚩尤 部落時期,而苗文產生最遲為南宋時期,並跟隨時代變化而演變。 「據我所知,如此大規模的古代苗文實物發現,在國內尚屬首次。 但是這些古苗文字的意思是什麼,還有待研究。」 「這些苗文字刻在石頭上,朝向為背西向東,相互之間幾乎 等距,有一定規律地分佈,初步推斷,這些石刻是清朝當地苗民 祭祀所用。」邵陽市文物局局長曾曉光表示。 文物價值 將改寫苗族無文字歷史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至今仍在使用,但苗族是否有自己的文字 只在苗族古歌謠和傳說中得到印證。關於城步苗文可考資料也只見 於城步苗族世代流傳的《苗款》和清末文人陸雲士所著《峒溪纖志 ·志余》中的「苗書二章」。那麼作為南方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 如何證明苗文確實存在? 「這些苗文石刻的發現,將實實在在地證明苗族文字的存在。」 李慶福說。不僅如此,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李紹平說, 「在民族史的記載中,對於苗族介紹只稱有語言無文字,這次發現將 改寫苗族民族史;同時對於文字學研究、歷史文獻學研究來說,這次 發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黃周凡知道城步作為苗族聚居區,自己當年發現的「天書」可能 和苗文有關,但他表示問過當地居民,無人認識古苗文。如果古苗文 確實存在,但又為何消失?曾曉光說,城步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 至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爆發苗民大起義,起義領袖為了逃避清廷圍 剿,所刻制的印信、圖章和引發的文告,往來書信,使用的都是苗文 。「這些苗文難以辨識,可能被當做密碼和暗號來使用,所以為了鎮 壓起義,乾隆之後下令禁止使用苗文,違者『連坐九家』,在清廷殘 酷鎮壓下,城步苗文逐漸在湘桂黔邊區消失了。」
| | |
|
|
|
|
2012/03/14 11:50pm IP: 已設定保密 | [本文共 2550 位元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