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強芽了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5496 次) 時間:2005/09/14 02:45pm 來源:aikido
野人現曝一下
經過兩三個月的盛暑 不斷的摘苞養株 小弟的有些玫瑰 終於發出強芽了
雙色佳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胭脂虎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種玫瑰花 除了如各位大大所討論的 要挑各種喜愛的品種外
最最喜悅的事 莫過於所養的美玫發出強芽吧... 因強芽就是強花的表現 也表示種植的方法還不錯吧...
kun-1119 |
發表於: 2005/09/14 04:27pm
|
下面引用由aikido在 2005/09/14 02:45pm 發表的內容: 野人現曝一下 經過兩三個月的盛暑 不斷的摘苞養株 小弟的有些玫瑰 終於發出強芽了 雙色佳人 ...
|
|
讚讚讚.
看那芽比看花更過癮. HT 開的時候.留一朵挑戰大花吧. 肥給她施下去. 記得拍給大家看喔. |
頂部 |
小3 |
發表於: 2005/09/15 10:25am
|
是啊! 看到肥肥的筍芽 要比看到花苞高興的多了
|
頂部 |
ㄚ芳 |
發表於: 2005/09/15 11:32am
|
好棒柳~ 我現在每晚上床前都會把二十幾盆的美玫 一一端到眼前瞧瞧有無新芽出現..... 那心情真是"期待又怕受傷害" 另,請問若新芽末梢枯黑是否跟天氣轉變有關 |
頂部 |
kevinst |
發表於: 2005/09/16 12:28pm
|
看到筍芽是讓人最高興的了... 可惜這一年來我都都只冒側芽... 我也都有摘苞...可是就是不出,看來只好等冬天了 |
頂部 |
STEFANEL |
發表於: 2005/09/17 05:05pm
|
下面引用由aikido在 2005/09/14 02:45pm 發表的內容: 野人現曝一下 經過兩三個月的盛暑 不斷的摘苞養株 小弟的有些玫瑰 終於發出強芽了 雙色佳人 ...
|
|
aikido大大,你種的真棒呢,我的玫瑰連葉子都沒有,更不用說有強芽了,佩服佩服 ,以後要請大家多指導 |
頂部 |
aikido |
發表於: 2005/09/24 05:22am
|
謝謝各位大大的鼓勵 小弟一定加緊努力 已不負眾望 |
頂部 |
aikido |
發表於: 2005/09/24 05:33am
|
經過10天的成長
胭脂虎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兩個芽果然爭氣 一路向上竄升 目前約有30公分了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基部的粗度也夠 也還尚未冒花苞 希望它多長長一些
雙色佳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此筍芽似還不夠強 雖然底下幾片長成7片葉 但才伸展個20公分 就已經在冒花苞了 看起來也是弱弱的
很想乾脆把它剪7公分 看能不能換兩個新芽.....
霓虹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反而是霓虹的側芽活動很茂盛 一枝主花苞 已約有10元硬幣大 且還在長大中 周圍的小枝也生機勃勃 此株的葉片特別大
情迷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也是出一個旺盛的側芽
但母株基部都光禿禿 這也是陽台族的無奈
玫瑰應由上往下看 但陽台族如小弟都是由下往上看 看到的都是:
葉背 基部(無葉) 花的下方
比較感受不到那種新葉 新花的喜悅 除非拿個推高機 坐在上面 由鐵窗外面看進來....
|
頂部 |
kun-1119 |
發表於: 2005/09/24 12:00pm
|
下面引用由aikido在 2005/09/24 05:33am 發表的內容: 經過10天的成長 胭脂虎 兩個芽果然爭氣 一路向上竄升 目前約有30公分了 ...
|
|
可以介紹一下那加水的方式嗎.超酷的.應該很適合都市喔.
您筍芽長好快喔. |
頂部 |
leonfan0034 |
發表於: 2005/09/24 12:35pm
|
看到筍芽真的是心會安心一半。 筍芽真的讓我好放心.....。 |
頂部 |
aikido |
發表於: 2005/09/24 07:18pm
|
小弟種的玫瑰 基本上都是用免澆水花盆 靠繩索供水法來作 才不用每天澆水
應說是根本不用澆水 都是用"補水的" 高興時 由土表澆水 倒也無妨
kun-1119大大所問的那東西 應是指"張力計"吧
那是小弟自己作的 用來監測土壤水份
插入底端至根系所在深度 則可顯示目前土壤的溼度 如此可完全掌握土的水份 不用怕乾枯 也不用怕太濕而根爛
聽起來大概是有點小題大作啦 cc....
|
頂部 |
就是愛豬 |
發表於: 2005/09/24 10:14pm
|
下面引用由aikido在 2005/09/24 07:18pm 發表的內容: 小弟種的玫瑰 基本上都是用免澆水花盆 靠繩索供水法來作 才不用每天澆水 ...
|
|
請問那裝置怎麼來的?〈一個瓶子插在土中〉 |
頂部 |
aikido |
發表於: 2005/09/25 11:08pm
|
那個透明 看起來有水的 是張力計.... 其中的確有水 功用是來監測土壤中的水份, 但並不是用其中的水份來供水給花盆.
小弟的免澆水花盆是利用繩索來供水:
水由花盆旁邊的瓶子內所提供 經繩索而到花盆內部 (水是用稀釋的液肥)
所以 必須要在換盆時 便將此供水繩先安置好 |
頂部 |
moore123 |
發表於: 2005/09/26 12:36pm
|
用供水繩加水, 應該是都市盆栽族的期待吧. 可否說明的更清楚, 比如用什麼材料, 粗細 在盆子的放置方法...
|
頂部 |
aikido |
發表於: 2005/09/26 11:36pm
|
陽台族利用免澆水花盆or 自動灌溉系統or自動供水系統 的確是對於盆栽水份管理的一個可行之法
但目前這些都非商品化的東西 要做到所供之水份 不多不少 恰為植物所需 並不容易
即:雖可自動供水 但仍可能遭遇 供水太多-根爛 供水太少-根枯的問題
繩索供水法 也沒有通用的答案 故不能說要多粗多細 幾條.... 端視使用者自行調整 這是要先有心理準備的
小弟是自己對水份管理有興趣 再拿自己的美玫做對象 (因為美玫的確是很難搞的一種植物)
又可以觀察到自己的水份管理法對不對 故還算小有心得 不致於把美玫種到掛掉
以下提供一些繩索供水法的概念 全都可以DIY的: |
頂部 |
aikido |
發表於: 2005/09/26 11:37pm
|
繩索特性: 會吸水的材料 棉線,毛線...,尼龍的可能不行 用吸水的布也可以 端看自己手邊有何可用的材料 安置法: 在換盆前 先舖上盆底 再舖上部分介質 將繩索一端置於盆內 大約根系所在的深度 植株洗不洗根可自行考量 放入植株後 再將介質補滿
供水瓶: 繩索另一端拉出 置於盆供水瓶內 完成
供水瓶高低: 此直接影響介質內的水份張力 高於盆: 毛細+重力 (即虹吸) 平於盆: 毛細+重力 (即半虹吸) 低於盆: 毛細 高張力 介質乾 低張力 介質濕 雖曰如此 但
旺盛的根系 高溫的夏天 易使低張力的介質變為高張力 - 此為前曰供水太少-根枯的問題 脆弱的根系 下雨的冬天 使介質一直處於低張力下 - 此為前曰供水太多-根爛的問題
還是請各位大大自行一試便知.... |
頂部 |
worle |
發表於: 2005/09/27 07:27am
|
請問張力計要如何做呢;那介質要 如何調配,吸水性較好,謝謝。 |
頂部 |
aikido |
發表於: 2005/09/27 10:23am
|
張力計的製作 並非如此簡單 可參考的方式有二:
1. 以"tensiometer" 關鍵字在網路蒐尋 美國應有一兩家有賣 可參考其說明
2. 張力計原理 可參考"soil physics" Danniel所著 其中有原理及製作法
其實 要先了解了原理 才有辦法製作 了解了原理 才知道如何使用
----------------------------------------- 而如同小弟先前所曰: 小弟如此作 是有點小題大作
原因是:
張力計一般用在大範圍土地的水份管理
如: 有一分地 種洋香瓜 種玫瑰園... 可以考慮使用兩支張力站計
有一畝的森林 或各種農地 可以考慮使用一組張力站
來觀察土層內水份的變化 或是判斷犛底層的存在與否.... 以作到適當的水份管理
畢竟 水不但是資源 而且
水的流失 就是肥力的流失 水的累積 不但造成根爛 同時造成化學肥料的累積 使土壤極度酸化 根系再也無法生存
故此 張力計的使用 可以進一步調配出完美的灌溉系統: 灌溉量 灌溉頻率 ... 以使作物得到最好的照顧
如此說來 張力計並非一般陽台族要的東西 因沒有人會用100倍的價格來養一盆花吧.....
專業的張力計如此 但也許有簡易型 給盆栽用的張力計 這方面小弟就不熟了 也許有人可以去資材行打聽一下
就醬子....
|
頂部 |
aikido |
發表於: 2005/09/27 10:29am
|
下面引用由worle在 2005/09/27 07:27am 發表的內容: 請問張力計要如何做呢;那介質要 如何調配,吸水性較好,謝謝。
|
|
介質的調配不止考慮吸水性 介質的排水性也重要
否則就都用黏土來種就好了
粘土有最細的毛孔 吸水性 保水性都"太好"了 沙土有最大的毛孔 排水性又"太好"了
一般不需如此極端 往往用一半一半的土加培養土就OK了
這點在先前已有人討論過 請自行參考
|
頂部 |
urjf10 |
發表於: 2005/09/27 10:45am
|
好專業的知識喔! 請問大哥 有沒有可以測量土壤酸鹼度的方法? |
頂部 |
worle |
發表於: 2005/09/27 01:05pm
|
如何測定土壤酸鹼度: 酸鹼度(pH):指的是氫離子濃度,水溶液狀態下所測得之值 故要測定土壤酸鹼度必須與水充分混合,才能測量。 一,電極測定:最為方便,及一般的酸鹼測定儀(pH meter),使用時必須校正,通常以中性pH7為基準點加測一點酸性如ph4或一點鹼性ph10,校正是一定要的,不用時也要定期校正,電極頭容易失準,我有一支簡易的測定筆,是當初養魚及種水草使用,所以大型水族館也有在賣,化工行,電子材料行,儀器行都有在買,特X屋也有,從七百至數萬元等。 二,試紙比色:如石蕊試紙,準確度差異大,無法獲得準確的絕對值,但使用方便快速,成本低。 三,滴定比色:以酸鹼指示劑與土壤溶液做比色,與試紙比色差不多,試紙或滴定在水族館或化工行都有在賣。
另外,之前討論酸性,但是土壤也有可能過鹼性(ph大於8) 人為:抽取地下水灌溉,地下水或自來水有過高鹽分使土壤鹼化或鹽化或 導電度40mm hos/cm以上,在長期澆水花盆有白色結晶,即為鹽分析出,要注意! 或為了改善酸性土壤施用太多石灰過量,變成鹼性土壤,慎用!
環境:土壤含過高碳酸鈣,或鹽土或鹽性鈉土。 (此文引用birdman的解說) |
頂部 |
urjf10 |
發表於: 2005/09/27 01:19pm
|
好詳盡的解說,謝謝! 再請教,土壤鹼性多寡是否會影響玫瑰(或花卉)開花的顏色?
|
頂部 |
aikido |
發表於: 2005/09/30 05:35am
|
土壤酸碱(pH)的測定: 一般用1:1的方式將介質放入水中 盡量壓碎 不斷攪拌 約一小時後測此水的pH
但土中並非純水 故有時以 KCl 或 CaCl2的水溶液來作 此法更能模擬土中的環境
基本上要記得 土的成分很複雜
1. 不同的土壤 其組成本不同 2. 不同的培養土比例 又改變其有機質成份 3. 施用的肥料不同 土的肥力不同 4. 介質內毛孔不同 每次澆水所產生的淋洗結果 又更不一樣 .... 以上種種因素 都會影響土的酸碱性
其實 仔細想想 所謂土壤的酸碱性 與一般物質的酸鹼性 有所不同
測土壤的酸碱性 不是指土壤本身結構上的酸鹼性 (土壤自己放出H+ or OH- ?) 而是測土中毛孔內所含的 H+/OH- 的濃度
這種濃度 是一種動態的 是一直在變的 每次的換土 施肥 澆水 ... 都多多少少將土壤的 pH 移到另一個新的平衡點
各位有興趣的大大們 不妨自行思索以下幾個問題:
1. 澆水前 先測液肥的pH 澆水後 再測流出水份的pH 如果前值和後值相當 是否表示土壤的pH?
2. 如果前值和後值不同 土壤的pH如何?
3. 澆入土的液肥之pH 是否可代表土壤的pH?
4. 流出水份的pH 是否可代表土壤的pH?
5. 夏天每天澆水 在不施肥的情況下 流出水份的pH是固定的嗎?
6. 台灣下雨的特色是: 雨量大 但所有的雨量 都集中在夏季 大量的淋洗下 台灣的土應是何種酸鹼性?
|
頂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