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瓶苗真的不好處理麼 ? ( 瓶苗 --> 聚苗盆 --> 單盆)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13689 次) 時間:2004/08/31 08:08pm 來源:avery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這篇文章最後由avery在 2005/06/30 12:49pm 第 2 次編輯]
貼了聚苗盆 到 單盆 的拆盆法 , 總覺有點兒美中不足 ... 像是欠了甚麼似的 ...
這幾天感冒還發熱 , 在家除了睡覺休息之餘 , 索性出花棚多出個幾瓶來拍拍 , 好讓好友們能看得全面一點 , 也算是臭蟲我除了當打手外的一點建樹 , 也希望一直對瓶苗抱 "可望而不可即" 態度的蘭友 , 能增加一些種瓶苗的信心 !
首先 , 到底瓶苗可以放多久 ?
有人說 , 沒發霉可以一直放 !
有人又說 , 底葉還未褐化還可多待一會 , 在瓶裏面長終究都比出瓶快 !
小弟的經驗 , 要是氣候適合 ( 如春秋兩季 ) 理應在植株狀態最好時出瓶 , 即使葉片未到瓶頂 , 底葉還未開始褐化也好 ! 要是留待看得見的徵象顯現 , 即表明衰弱之勢已現 , 較在如日中天時出瓶明顯並不划算 ! 但與此同時亦需留意苗株是否都己達一定之根量 , 以支持新根長出前之代謝需要.
當然 , 如遇發霉或底葉褐化即須趕緊出瓶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8:13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預備出瓶之工具當然十分重要 !
手槌 !
不知道蘭友是如何敲瓶的呢 ? 用的又是何種方法 ?
用報紙包住敲 ?!
敲瓶頸 , 瓶身 還是 瓶底了 ?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8:25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容小弟介紹另一種輔助工具 !
鑿子 !
要使用平刀口那種以增加敲鑿時的接觸面積 , 大小以放至瓶底邊緣時不致壓傷苗株為準 !
如何使用容後再談 !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8:32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好了 ! 敲了瓶才去找植材花盆 ?! 當然不成 !! 一切都得預先準備好 !
花盆 !
軟 , 硬均可 , 大小以放下整塊植株連 Agar 邊緣仍有少量空間為宜 !
常用外徑約 10 cm 的軟盆較適合 , 挑透明盆以便觀察根部發育情况及能把握最佳時機拆盆 !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8:34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盆底膠網
用作防止植材漏出及減少害蟲由盆底進入的機會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8:58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植材
小弟現時主要使用蘭石及樹皮之混合植材 , 其他的植材如椰子殼等亦有不錯之效果 , 唯因未在不同之環境作較長時間之使用 , 仍須多作觀察研究方宜推介 , 蘭石及樹皮之使用情況己廣為蘭友們認識 , 供應充足亦較易購得 , 故建議入門之好友們使用
使用之蘭石分為三種大小 - 簡稱為 粗 , 中 , 小粒
使用之樹皮分為兩種大小 - 簡稱為 中 , 幼粒
如蘭友不方便使用多種不同大小之植材 , 可取中粒蘭石混合中粒樹皮單一使用 , 盆底填塞物可以保麗龍代替粗粒蘭石
圖為 粗粒蘭石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12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中粒蘭石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13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小粒蘭石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18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中粒樹皮
充分浸泡約四天至一星期為佳 , 期間每天換水
如之前曾濕水 , 可於陽光下鋪平充分曝晒以收殺蟲殺菌之效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19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幼粒樹皮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21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一份中粒樹皮 混合 四份中粒蘭石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22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一份幼粒樹皮 混合 四份小粒蘭石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23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盆底放入膠網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25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盆底放入粗粒蘭石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26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至 三分之一 高度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27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再放入中粒混合植材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30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至 三分之二 高度止 , 留下備用
如出瓶數量較多則可多準備幾盆使用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32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拔掉瓶蓋
如種植環境較乾燥可早半天拔掉瓶蓋 , 放乾淨陰涼處以便苗株短暫適應環境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34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沿瓶壁放下鑿子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35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沿途須輕輕 避開 / 撥開 蘭葉蘭根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36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直達瓶底邊緣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39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刀口須斜向瓶底邊緣 , 鑿子上部剛好放於對側之瓶頂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44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提起瓶頂並以手指把鑿子輕壓於瓶頂作固定 , 以手槌敲打鑿子尾端
敲打時鑿子如能略垂直於地面 , 角度最為理想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47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敲打時瓶子越近地面越好 , 以避免鑿子穿玻瓶底後往下墜時弄傷蘭苗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50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瓶底通常不能一次全破 ( 但也有一次成功之例子 , 約 30 % 吧 ... )
可放下手槌 , 取出鑿子 , 以鑿子於瓶子底部邊緣來回輕敲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51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可見裂紋伸展擴大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53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才沿瓶底多敲了兩下 , 裂紋己繞了瓶底一圈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56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瓶子底部連瓶苗掉下了 , 所以輕敲時瓶子亦要貼住地面才能避免玻璃破口割傷蘭葉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57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小心掀起瓶子上部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58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取出整塊苗株 Agar , 小心 Agar 裂開時苗株掉下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09:59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出瓶順利完成 , 損傷為 "零 %"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02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把整塊苗株連 Agar 放入備用的盆內 , 當然是 頭朝上 , 根朝下 , 不能癲倒了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04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放在盆中央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05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填入幼粒混合植材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07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植材須填滿盆子與瓶苗之間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11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可輕輕揑住要填塞之盆邊 , 擴大空間 ( 黃色箭嘴示 ) 再行填入植材 , 反覆按此法施行則可把盆邊空間全部塞緊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13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期間須留意有否未填滿的空間 ( 黃圈內 ) , 此為透明軟盆的優點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13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都填滿了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14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再在苗株之間放入植材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16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品種正確 , 記錄清晰比出瓶更為重要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17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插入名牌後初步工作完成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21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由於 Agar 佔有空間 , 逐步溶解後會在盆中造成空洞 , 須定時觀察情况再行填入植材
如能好好掌握出瓶後之技術 , 環境亦較為理想 , 瓶苗量亦多 , 可取以下方法
先除去外圍的培養基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23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一片一片 , 以不傷根的原則清除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24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根部之間的則小心以水沖掉去除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26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除掉培養基的瓶苗依舊整塊以前述之方法種植及標籤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33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種植後兩種方法外觀上並無分別 , 只差沒洗掉培養基的要按時再填入植材而己
但未能掌握出瓶技巧 , 自身種植環境 或 入門好友該先取前者 , 因為隨培養基慢慢分解溶化之時 , 新根尚未長出之際 , 苗株仍能依賴培養基作支持 , 死亡率亦會大為降低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34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最後工序 - 澆水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34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完成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38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後記 - 以此法出瓶的瓶苗生長情況
Paph. Ho Chi Minh - 4/2004 出瓶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39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苗株近觀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40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多花綠葉種 4/2004 出瓶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41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苗株近觀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42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續花 x 硬葉 4/2004 出瓶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43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苗株近觀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45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硬葉交配 4/2004 出瓶
保麗龍填盆底 , 使用單一中粒混合植材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46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苗株近觀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8/31 10:53pm
|
[這篇文章最後由avery在 2005/06/30 12:57pm 第 1 次編輯]
( 聚苗盆 --> 單盆 )

此為 Lady Isabel x Greyi 瓶苗 , 約在 2003年底到 2004年頭出瓶 , 當初由於培養基在運輸途中打翻 , 情況甚為惡劣 , 送抵後須即時出瓶 , 但並未使用殺菌劑處理

從盆身可見新根己長至盆底 , 並開始繞盆 , 此乃拆盆的理想時間 , 因為如果新根太多則分開上單盆時根部容易折斷 , 根太長時栽植小盆亦較不便

脫盆後觀察 , 根部發育良好 , 並無菌害之發生

清除舊植材後之情況 , 可見新根長度適中 , 並未互相纏結

放於盛水之容器中輕搖 , 仍未完全溶解之培養基慢慢散開 , 此舉亦能借助水的浮力以減少翻動拆苗時折根的機會

輕搖後可見苗株已開始鬆開

檢查舊根 ( 瓶苗根 ) 是否健全 , 呈不良狀態時可連同未完全溶解之培養基一併加以清除

全部苗株拆開後按大小分植 , 可見大部分苗株都已長有新根 , 而雖然出瓶時情況甚為惡劣 , 但經此處理後 , 總結死亡率為 " 零% "

由脫盆到完成拆苗 , 時間約為十分鐘以內 , 但新根折斷比率亦為 " 零% " , 水盆內只為被清除的舊瓶苗根

苗株特寫 1

苗株特寫 2

苗株特寫 3

小小苗兩株合種一盆 , 其他較大株的種單盆 , 剛好種滿一攤 工序完成 !
謝謝觀賞 !
希望此舉真能對一些入門好友起一點參考的作用 ...
然而世事無絕對 , 此法亦非只有好處 , 全無缺點 ... 但要是能處理得宜 , 將能大大增加成活率和成長速度 , 種好拖鞋瓶苗再不是遙不可及之事了!
祝好友們 好花常開 !
avery 上 |
頂部 |
芸兒 |
發表於: 2004/08/31 11:06pm
|
[這篇文章最後由芸兒在 2004/08/31 11:07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avery在 2004/08/31 09:44pm 發表的內容: 提起瓶頂並以手指把鑿子輕壓於瓶頂作固定 , 以手槌敲打鑿子尾端 敲打時鑿子如能略垂直於地面 , 角度最為理想 |
|
看你「現身說法」,連手都出場了,不過呢……嘻嘻,你這張穿幫了!放在地上的鎚子竟也給你模仿成右手在拿著的模樣,看了就想笑出來。 每個動作逐一拍下來,給你鼓掌! 對了,苗株大一點後,要貼上來補完啊!
|
頂部 |
Me-262 |
發表於: 2004/08/31 11:13pm
|
avery兄,
不是在狗腿,真得是超精彩的,真是受益良多呢! |
頂部 |
roths |
發表於: 2004/08/31 11:17pm
|
有益有建設性,給你鼓鼓掌!
補充一點,如果光源是頂光的話,可以像Avery介紹的一樣,稍為種深一點。 如果是陽台或窗台一族,就要稍為種高一點,這樣光源會比較好一點,但相對來說,苗株週邊環境濕度也會差一點,所以短瓣類適合種高些,其餘的就要種得稍為深一點,會比較好! 光線與濕度,看那一點比較重要,自己衡量好了。 |
頂部 |
大雄2 |
發表於: 2004/09/01 00:11am
|
Avery,也來給你鼓掌,兩篇文章都非常精采。 你有這樣多的瓶子要打破,倒是費時和要小心,建議你去買把𠝹玻璃刀。
|
頂部 |
tigerman |
發表於: 2004/09/01 07:39pm
|
好~~~~~~~~~~好啊~~~~~~~~~~~~ 手腳並用鼓掌中~ |
頂部 |
tom2tong |
發表於: 2004/09/01 08:53pm
|
下面引用由avery在 2004/08/31 10:53pm 發表的內容: 謝謝觀賞 ! 希望此舉真能對一些入門好友起一點參考的作用 ... 然而世事無絕對 , 此法亦非只有好處 , 全無缺點 ... 但要是能處理得宜 , 將能大大增它A不是遙不可及之事了! 祝好友們 好花常開 ! ...
|
|
看過avery兄兩篇拖鞋瓶苗的處理方法、有𤥢買瓶試種的衝動,真是很好的文章、很好的圖片、這都值得加威望分吧! |
頂部 |
jfy |
發表於: 2004/09/01 09:21pm
|
真是經典!經世之作! |
頂部 |
linshinhon |
發表於: 2004/09/02 07:49pm
|
thank you Avery 果然是大師.有條不紊地介紹.真是穫益良多 有機會再介紹你的種植環境吧.讓我们學習學習 |
頂部 |
ROX |
發表於: 2004/09/03 12:24pm
|
辛苦 Avery 大大了. 讓新手的我們受益良多. 安仔細....(客家話)=感謝 |
頂部 |
chouyi |
發表於: 2004/09/14 10:39pm
|
精采~~精采 該給你鼓鼓掌呢!! 還有續集~~(聚苗盆-->單苗)的也做的不錯喔
|
頂部 |
leeamy |
發表於: 2004/09/16 09:13am
|
受益良多,太感謝了。 |
頂部 |
HJL |
發表於: 2004/09/24 04:21pm
|
請問各位前輩如果發霉了該怎麼辦? |
頂部 |
芸兒 |
發表於: 2004/09/25 05:33pm
|
下面引用由HJL在 2004/09/24 04:21pm 發表的內容: 請問各位前輩如果發霉了該怎麼辦? |
|
我家的瓶苗出瓶後,有時也會發霉,那時怎辦?再放些石子樹皮什麼的介質塞住發霉的地方,簡單!遇上梅雨季節,乾脆遲一兩天才澆水。其實只要種植環境夠通風,偶然長些霉菌應該沒關係。如果霉菌很多很嚴重的話,可能要換盆了,但這很傷幼苗。我第一次出瓶就是如此,結果那些小苗種了一年多,仍然是小苗…… 有次出瓶,我先打開瓶子的塞子,放了兩三天後,培養基竟然長了霉菌,趕緊出瓶。採用AVERY的作法,清洗了植株,再連著發霉培養基一同種植,澆過水後放通風處,霉菌沒過幾天便消了。 |
頂部 |
ChunM |
發表於: 2004/09/26 04:35am
|
像Gomesa recurva, Brassia cuadata , Oncidium , 拖鞋 和 蝴蝶 等出瓶後通常幾來才成株和開花? |
頂部 |
曉月 |
發表於: 2004/09/26 10:48pm
|
真棒啊!佩服佩服,打算買一瓶來自己試試 |
頂部 |
incharm |
發表於: 2004/09/28 01:09am
|
Avery, 您真是功德無量啊!如果全球中文地區仙履蘭的推廣成效良好,您應記首功! 幾年經驗下來,覺得認識品種不難,把花種好才是難.您的功德使人不會望仙履蘭而怯步.我也要來追隨您的方法,可讓我省不少工錢啊!再次感謝.
再者, 可否借用您的資料當協會的教材? |
頂部 |
avery |
發表於: 2004/09/29 00:18am
|
下面引用由incharm在 2004/09/28 01:09am 發表的內容: Avery, 您真是功德無量啊!如果全球中文地區仙履蘭的推廣成效良好,您應記首功! 幾年經驗下來,覺得認識品種不難,把花種好才是難.您的功德使人不會望仙履蘭而怯步.我也要來追隨您的方法,可讓我省不少工錢啊!再次感薄@...
|
|
蕭大言重了 ... 放上來本來便是要讓多一點人認識拖鞋 , 從而培養正確正面的觀念 , 不再以訛傳訛 , 人云亦云 , 盲目偏側地所謂種花 ... 連圖鑒在內 , 這幾篇對於我這只不懂中文打字 , 攝影技術高不成低不就的臭蟲來說 , 的確花了不少精神心血 ... 但能得到大家的賞識和認同 , 總算沒有白費 ... 當協會的教材嘛 , 可是臭蟲我的榮幸啊 ! |
頂部 |
o-jaeger |
發表於: 2004/10/02 09:33pm
|
哎呀, Avery 大哥我不能compot 您的苗。 在这儿,苗如果 一颗死掉的话,全部会慢慢的死掉。。。幸会还有一半长得很好- 那瓶以前跟您买颗品种在这儿不太适合。。。
它们爱174 - 一起死。。。。 |
頂部 |
影月 |
發表於: 2004/10/11 11:39pm
|
看來我又要敗家了~~~~~~~~~ |
頂部 |
anneckm |
發表於: 2004/10/25 07:52pm
|
來到"塔內"真是受益良多!! |
頂部 |
micropro |
發表於: 2005/03/09 11:25am
|
非常谢谢 请问avery : 不洗培养基就上盆的话,你怎么弄才能防止发霉呢? 是多冲洗几次呢?还是加上杀霉的药水浇灌?介绍下什么药好吗? |
頂部 |
roths |
發表於: 2005/03/09 09:16pm
|
下面引用由micropro在 2005/03/09 11:25am 發表的內容: 非常谢谢 请问avery : 不洗培养基就上盆的话,你怎么弄才能防止发霉呢? 是多冲洗几次呢?还是加上杀霉的药水浇灌?介绍下什 ...
|
|
實際上並沒有甚麼方法去防止培養基發霉,好像也沒有必要, 一般按照Avery所提供的步驟進行就可以了,真的不放心,那在完成後再噴殺菌劑吧!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貼些連同培養基一起落盆的聚盆苗供大家參考一下,這是去年11月下旬出瓶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近一點看,猜到是甚麼品種嗎?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再來一盆純硬葉的交配種。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這些也是,形態有些不同,但卻是同品種不同親本的交配。 看了這些,信心會不會大一點? |
頂部 |
曉月 |
發表於: 2005/03/09 10:00pm
|
我也是按照這種不發霉法出了一瓶,成活率100%! |
頂部 |
roths |
發表於: 2005/03/09 11:42pm
|
下面引用由曉月在 2005/03/09 10:00pm 發表的內容: 我也是按照這種不發霉法出了一瓶,成活率100%!
|
|
呵呵!恭喜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繼續努力! |
頂部 |
浩然78 |
發表於: 2005/03/09 11:52pm
|
非常精彩。谢谢。 |
頂部 |
tjming |
發表於: 2005/03/10 08:43pm
|
謝謝avery大大的分享, 連我這超級大菜鳥也想去敗一瓶來試試呢! 等候您的續集趕快出來喔! |
頂部 |
wood |
發表於: 2005/03/10 10:39pm
|
roths 大大那盆應該是玉女吧?不知猜到沒 |
頂部 |
roths |
發表於: 2005/03/10 11:24pm
|
下面引用由wood在 2005/03/10 10:39pm 發表的內容: roths 大大那盆應該是玉女吧?不知猜到沒
|
|
是猜小弟拿著那一盆嗎?算是猜對了一半,還有另一半是金童。 |
頂部 |
曉月 |
發表於: 2005/03/12 08:04am
|
下面引用由roths在 2005/03/09 11:42pm 發表的內容: 呵呵!恭喜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繼續努力!
|
|
也是敗家的第一步啊,現在連瓶苗也敢買了。 不過真的很感謝R大,非常非常實用的技巧。 |
頂部 |
roths |
發表於: 2005/03/12 02:13pm
|
下面引用由曉月在 2005/03/12 08:04am 發表的內容: 也是敗家的第一步啊,現在連瓶苗也敢買了。 不過真的很感謝R大,非常非常實用的技巧。
|
|
真是潛越了!應該感謝Avery才對啊! 踏出了第一步,接下來將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再下來就要擔心有沒有那麼多地方種花花了。我就是這樣過來的,手上的瓶苗還沒長大,但空間已經塞滿了,頭痛啊! |
頂部 |
leeamy |
發表於: 2005/03/12 04:58pm
|
板大,這篇可否給他固頂。 |
頂部 |
Toby |
發表於: 2005/03/14 10:08pm
|
小弟想問問大大:底葉褐化是不是代表老葉枯萎? |
頂部 |
Jumpluff |
發表於: 2005/03/20 00:27am
|
下面引用由Toby在 2005/03/14 10:08pm 發表的內容: 小弟想問問大大:底葉褐化是不是代表老葉枯萎?
|
|
我想他應該不能回答你啦 因為他以後都不上來囉 |
頂部 |
tjming |
發表於: 2005/03/22 10:29pm
|
幾天不在,沒想到...... |
頂部 |
dsorchid |
發表於: 2005/03/22 11:44pm
|
下面引用由Toby在 2005/03/14 10:08pm 發表的內容: 小弟想問問大大:底葉褐化是不是代表老葉枯萎?
|
|
81樓roth兄的小苗照顧的好好、沒有看到底葉褐化、新葉比老葉長這才正常、一般在小苗階段、底葉褐化不一定是代表老葉枯萎、可能是老根受損、無法供給養分、底葉才會褐化枯萎、說的不準只能參考參考
|
頂部 |
Toby |
發表於: 2005/03/24 07:32pm
|
下面引用由dsorchid在 2005/03/22 11:44pm 發表的內容: 81樓roth兄的小苗照顧的好好、沒有看到底葉褐化、新葉比老葉長這才正常、一般在小苗階段、底葉褐化不一定是代表老葉枯萎、可能是老根受損、無法供給養分、底葉才會褐化枯萎、說的不準只能參考參考
|
|
謝謝dsorchid兄解說! |
頂部 |
dsorchid |
發表於: 2005/03/24 10:17pm
|
下面引用由Toby在 2005/03/24 07:32pm 發表的內容: 謝謝dsorchid兄解說!
|
|
不客氣、只是個人淺見、塔內高手很多不出聲而已
|
頂部 |
guppyfish |
發表於: 2005/05/11 06:00pm
|
拜讀各位前輩的詳細說明..受益匪淺 沒試過瓶苗 改天來試試
另外 請問 為甚麼我的麻坡里只長葉子卻不開花 新葉比舊葉長...有生長 以前有開過花 西面陽台 種植樹皮 但是同地點的玉女卻掛點....是環境不好嗎? 謝謝
|
頂部 |
dsorchid |
發表於: 2005/05/13 11:44pm
|
[這篇文章最後由dsorchid在 2005/05/13 11:49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guppyfish在 2005/05/11 06:00pm 發表的內容: 拜讀各位前輩的詳細說明..受益匪淺 沒試過瓶苗 改天來試試 另外 請問 為甚麼我的麻坡里只長葉子卻不開花 新葉比舊葉長...有生長 ...
|
|
拖鞋蘭開瓶後、前二年長的慢、尤其北部天氣冷、不能心急、下重肥猛灌水、鐵定會傷亡慘重 麻坡里在北部也是長的慢、無法年年開花(除非很大叢)、2~3年開一次很正常的、尤其從花苞到開花、需時4~5個月真是有得等、只要新葉比舊葉長...有生長免煩惱 玉女在平地不易種植、不要再嘗試了、只能買開花株、花謝後準備丟掉
|
頂部 |
lovekillers |
發表於: 2005/10/18 11:17am
|
小的是初學者...看了此篇巿真是受益良多啊~~ 不過我去買的蘭花時,別人都已經養大了,我才買回來的><!!! 謝謝大大的分享喔!!! |
頂部 |
ngk989 |
發表於: 2005/11/10 02:11am
|
不好意思..小弟初初來到這裡 最近開始迷上種植拖鞋蘭 問個笨問題 假如用這種方法種植而且都不分株 是否會一直長大 感謝各位先進回答謝謝!! |
頂部 |
micropro |
發表於: 2005/12/01 11:27am
|
非地生的,比如卡特、文心、捧心类的可以聚在一起不洗培养基吗? |
頂部 |
dsorchid |
發表於: 2005/12/01 02:07pm
|
[這篇文章最後由dsorchid在 2005/12/01 02:08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ngk989在 2005/11/10 02:11am 發表的內容: 不好意思..小弟初初來到這裡 最近開始迷上種植拖鞋蘭 問個笨問題 假如用這種方法種植而且都不分株 ...
|
|
都不分株的話當然會越長越多芽、芽數多植株比較強健
|
頂部 |
dsorchid |
發表於: 2005/12/01 02:10pm
|
下面引用由micropro在 2005/12/01 11:27am 發表的內容: 非地生的,比如卡特、文心、捧心类的可以聚在一起不洗培养基吗?
|
|
可以聚在一起但是最好把培养基洗掉
|
頂部 |
godzilla |
發表於: 2005/12/02 06:14pm
|
下面引用由ngk989在 2005/11/10 02:11am 發表的內容: 不好意思..小弟初初來到這裡 最近開始迷上種植拖鞋蘭 問個笨問題 假如用這種方法種植而且都不分株 ...
|
|
不分盆任由他們亂長會太密集了, 看過有用這方法在種的大蘭園, 那聚合盆沒多久便擠得滿滿的了 |
頂部 |
BENQ |
發表於: 2005/12/25 05:52pm
|
哇~好棒唷~ 大大你好~ 我愛花 但是說種花還是門外漢~ 看見你的解說~真是精彩~ 好棒唷~忍不住的佩服呢~ 呵~呵~~ |
頂部 |
v5 |
發表於: 2005/12/26 00:50am
|
整个一个教科书,厉害.
这里真是高手云集呀. |
頂部 |
rabbit2662 |
發表於: 2005/12/31 03:04pm
|
avery兄~ 你的發表真的讓小弟受益多多~ 我會努力的~ |
頂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