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資訊
作 者 資 料
作 者 網 站
我 要 收 藏
打 包 下 載
發 表 主 題
轉 寄 此 文
 >> 塔內植物園[ 台灣原生蘭 ][貼圖]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台灣阿嬤

[貼圖]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台灣阿嬤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15948 次) 時間:2005/02/27 10:59pm 來源:天池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池在 2005/03/18 11:24am 第 2 次編輯]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圖一)大武種,葉子較長,三十年前老植株的芽株。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圖二)市場種,十幾年前向一家蘭園買的,抗體很好。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圖三)台糖種,葉端微尖,向台糖烏樹林買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圖四)台糖種 ×市場種,抗病力和台糖的品質差不多。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打包下載〕   〔引用此文〕   〔發表評論〕   〔轉寄此文〕   〔關閉視窗
此文章相關評論:
此文章有45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查看)

天池 發表於: 2005/02/27 11:05pm
右為台糖阿嬤,左為台糖阿嬤雜交市場阿嬤的子代,
這個子代的花朵較兩親本的花朵大一些。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右為市場阿嬤,左為台糖阿嬤雜交市場阿嬤的子代,
這個子代的花朵較兩親本的花朵大一些。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2/27 11:28pm
圖檔是135負片轉檔來的 ,
前幾天拍照時氣候不怎麼好, 所以圖檔不是很清晰.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2/28 09:44am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池在 2005/03/04 11:26am 第 1 次編輯]

原第一張圖檔為台糖種,因為貼錯圖檔,把它刪除更正。
這棵原栽植者是一位老師,很老的年紀了,說是大武山採株,
他退休後搬家送給山區的一位朋友栽植在龍眼樹上,
每年花季都看到著了一叢白花,好奇問這棵是什麼阿嬤,
向栽植者要芽株不給,後來這阿嬤被蝸牛偷襲到葉片零零落落,
栽植者才肯送我芽株,第一年就抽兩株花梗。
 頂部
max999 發表於: 2005/03/03 03:57pm
天池兄
我所熟悉的台灣阿嬤.
也是第2棵照片上的型態...
這棵是相當漂亮的花~~~~~~~~~

另外.可否請你在拍攝瘤狀體.唇部.等等圖片呢???
麻煩你了....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3/03 05:23pm

下面引用由max9992005/03/03 03:57pm 發表的內容:
天池兄
可否請你在拍攝瘤狀體.唇部.等等圖片呢???
麻煩你了....



不過要等一等, 我拍照後就貼上來, 這棵是向人ㄠ來的芽株.
 頂部
sucm 發表於: 2005/03/03 10:24pm
我覺的天池兄的阿媽比較起來較具野性很美
有小苗嗎???
 頂部
SOAVI 發表於: 2005/03/04 01:02pm
都不是
 頂部
kfkmonkey 發表於: 2005/03/04 05:17pm
天池兄:
不好易是我是位菜鳥,
我知道的-台灣原生阿嬤-是相第一張照片中的花
而葉片邊緣會圍有單黃色,且花梗會較長分支能力差
這應該才是台灣原生阿嬤吧!

請天池兄多多指教!!!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3/04 07:59pm
台灣原生阿嬤是像第一張圖檔的花朵,
母株老舊花梗著很多支 , 花梗也分岔不少才引起我注意,
不然我也栽植一堆市阿嬤, 不必要向人要阿嬤,
我記得兩棵的孽芽我都有要, 可能一棵栽植沒有成功,
後來錯把台糖種記成大武種的植株了,
天氣好些我再去問看看給不給孽芽, 呵呵 !

 頂部
SOAVI 發表於: 2005/03/05 00:51am
這些都不是台灣原生阿嬤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3/05 11:31am
是啊, 我查過了, 向人家ㄠ的那棵可能是外來種, 瘤部和原生阿嬤不一樣,
感激 SOAVI 的辨別  .

 頂部
akira 發表於: 2005/03/06 11:37am
跟貼一張  , 請各位大大指點: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3/10 08:55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池在 2005/03/10 11:01pm 第 1 次編輯]

有關各種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的原種認定報告,
都以其舌部的形狀及瘤部裡側有4個突尖為基準,
(兩側的瘤部各有兩個突尖), 經過我這幾天的考證,
我無法確認這是一種沒有瑕疵的認定法,
因為我在一些蘭園找到了不知雜交幾代, 被稱為台灣阿嬤的蝴蝶蘭,
有些植體也都有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的原種認定特徵,
我就A了一棵回來證實我的觀察, 或許我觀察的植株有較多的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血緣, 但這是蘭園裡的雜交種,
因為無法證實這是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同種自交或互交的後代 .
重要的是我帶回來的植株花朵已經很圓整 .


 頂部
老KK 發表於: 2005/03/11 08:25am
還有一個重點  
先撇開大武種與蘭嶼種不講,  
台灣產的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和菲律賓產的Phal. aphrodite
其差異性為何?
 頂部
amigo 發表於: 2005/03/11 09:59am
   是啊 ! 我也喜歡栽植原生種, 不過我只是叢一些前輩的口中了解到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蘭嶼種的葉子較圓短, 大武種的的
葉子較長垂, 也無法知道如何細分花朵的特徵, 菲律賓種我更某宰央
了! 請教塔內對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有專精的高手前輩
, 是否能夠教導這三種產地的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如和
分別 ? 感激不盡 .
 頂部
akira 發表於: 2005/03/11 10:31am
在  "{專區} 蝴蝶蘭及其近緣屬 " 第4頁我的 Phal. aphrodite var.formosana  作者 : LHT  當中有些相關資訊可供參考

   akira
 頂部
老KK 發表於: 2005/03/11 12:10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2個重點提示:  
1.唇瓣中裂
如圖(圖左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圖右 Phal. aphrodite )
2.花瓣質地,自己看了便明白

瘤狀體是分辨aphrodite和amabilis的重點
不是分辨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和Phal. aphrodite
 頂部
kfkmonkey 發表於: 2005/03/11 02:18pm
大武種因該台灣特有的亞種
而蘭嶼種應該是偏向菲律賓體系
應此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大部分
是由菲律賓來的阿嬤經自交選育而成的新品系!

大武種的阿嬤實在不好區別,應為有可能環境的變化,
而使得植株生長差異

謝謝指教!
 頂部
adam 發表於: 2005/03/11 04:05pm

下面引用由kfkmonkey2005/03/11 02:18pm 發表的內容:
大武種因該台灣特有的亞種
而蘭嶼種應該是偏向菲律賓體系


猴子兄提到的也是小弟一直感到疑惑之處,
隔了海峽, 蘭嶼ap. 與大武ap. 的花器是否也有小差異?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當初所指是何者?
台東, 蘭嶼之間的海洋, 既然限制了某些種類的分佈
顯示兩邊環境仍有一定的差異, 小弟猜測兩地 ap.也有差異
會不會太鑽牛角尖呢?    
 頂部
路人甲 發表於: 2005/03/11 05:41pm

下面引用由adam2005/03/11 04:05pm 發表的內容:
猴子兄提到的也是小弟一直感到疑惑之處,
隔了海峽, 蘭嶼ap. 與大武ap. 的花器是否也有小差異?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當初所指是何者?
台東, 蘭嶼之間的海洋, 既然限制了某些種類的分佈
...



會!!
基本上兩地之間除了海峽隔離
但是兩區物種之型態差異尚未達到亞種的程度
又該植物基本上仍屬於同一個種
也不能隨便給予變種名(即 var .....)

其實主要是因為目前野外殘存天然植株數量及分布皆不明
再加上幾個單位以來源不明的植株進行野外復育
又目前""號稱""山採個體除數量太少---不具代表性
來源無法考證---這是事實
因此無法針對蘭嶼及大武的植株進行差異比對描述
對其分類地位作進一步的探討
所以不要太鑽牛角尖了

 頂部
adam 發表於: 2005/03/11 06:42pm

下面引用由路人甲2005/03/11 05:41pm 發表的內容:
其實主要是因為目前野外殘存天然植株數量及分布皆不明:hP
再加上幾個單位以來源不明的植株進行野外復育~[
又目前""號稱""山採個體除數量太少---不具代表性<Y8~h
來源無法考證---這是事實c)8ze
因此無法針對蘭嶼及大武的植株進行差異比對描述5C63'
對其分類地位作進一步的探討#GxU
所以不要太鑽牛角尖了^wE]]3


以上路人甲兄所提到的:
1. 殘存的天然族群, 分佈數量皆不明
2. ""號稱""山採個體數量太少, 不具代表性
3. 野外復育的植株來源不明
這幾個問題, 小弟覺得也正是台灣ㄚ嬤族群真面目至今眾說紛紜
仍在五里霧中的主要原因. 但目前本島或蘭嶼的天然阿嬤族群,
都已幾近消失 (不敢說是滅絕), 無法藉野外調查來澄清諸多疑點,
所謂台灣阿嬤的真假, 終究是個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的命題了....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3/11 09:37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池在 2005/03/11 09:39pm 第 1 次編輯]

關於探討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這幾位關注台灣白花蝴蝶蘭
的先進,客觀的,理性的,沒有帶任何感情的科學辨證,很值得讚許
及尊敬。
如果要理解自己栽植的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是否是正確的Phal. aphrodite,這裡沒有表示任何變種或地域種,
因為這種測定方法只能顯示出是否是純種的Phal. aphrodite ,
並無法理解出不同地域的相同品種,相互間互交的子代因素。
可以採用自交的方式來檢定,當其F1栽植成株後,
就可以檢定其花器性狀的異同, 若有不同性狀的生殖器官,
有些像Phal. amabilis,有些像Phal. aphrodite,
有些是兩者的中間型,
那就代表這一棵Phal. aphrodite 不是純種的aphrodite,
若其子代的生殖器官形狀都相似,
那就可以肯確這棵是純種的aphrodite。
當然若是早期台灣產的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雜交菲律賓的Phal. aphrodite,
其F1子代就無法準確分別出屬於什麼地域種,
若是台灣的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原種來自菲律賓,
因颱風或候鳥將Phal. aphrodite種胚帶來台灣落地生根,成為地域種,
這對於是否值得探討Phal. aphrodite 是台灣或菲律賓種,還有待商榷。

 頂部
akira 發表於: 2005/03/14 05:00pm
以下是晚輩的看法 :
 幾年前由於收集一些野生蘭的關係 , 對於品系的分類開始產生興趣 , 同時也發覺有些無法可解釋的疑慮 , 我想這樣的疑慮大多數來自於分類上所用的標準與民間誤用的名稱.
 早期登錄在Sander's List 的白花蝴蝶蘭的名稱有 : amabilis / aphrodite /grandiflora / rimestadina/ 以及大家常說的 (amabilis )formosana  ,  就以formosa來說在 1961-1970的Sander's List 上確實記載 (see amabilis) 但無法用 "formosa " 登錄, 然而就以formosum確實可以 , 在 1946-1960的Sander's List 上確實記載 (prob. a wild var.of Phal.aphrodite*)也登錄了有參個品種 ,                                                         今日這些白花的祖先 , 由於先前也沒有一個有系統的標準分類 , 再加上缺乏正確的資料 , 以及產地的來源無法考證 , 也沒有實際的學術價值 ,   當今的Sander's List 接受所有白花以 P.amabilis ,以及少數的P.aphrodite 登錄 , 在其本質的利益上似乎偏重於園藝的價值 , 對於育種者在品系上較無法提供育種上追查 , 而僅能涵蓋一個籠統的範圍.今日臺灣蝴蝶蘭鵬蓬勃發展 , 臺灣之寶--formosum 所展現出特性 , 也廣範運作於改良品種的親本.
 P.formosum 與 P.amabilis , P.aphrodite的分野 :
  P.formosum  產區 : 臺灣東南
  P.aphrodite    產區 : 菲律賓的Luzon . Leyte...............
  P.amabilis     產區 : 菲律賓的Palawan, 馬來西亞的北婆羅洲 , 印尼的南婆羅洲 (Kalimantan) , 印尼的Java本島 , 印尼的Celebes ,  印尼的Molucca島 , 印尼的 Iran New Guinea , 澳大利亞的Papua New Guinea , 澳大利亞北Queensland 小部份, ................
  就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 , 白花蝴蝶蘭的地理分佈 : 東經105度-155度 , 北緯25度到南緯15度 ,P.amabilis 大致集中在赤道上下各10度之間 , P.aphrodited 在北緯10-20度之間 , P.formosum 最為特殊 , 僅生長在亞熱帶型氣候北緯10以上 ,
 觀察白花蝴蝶蘭的地理分佈 , 因此地球公轉 , 赤道上下各10度屬於比較類似的氣候型態 , 以自然法責的觀點 P.amabilis 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 所以分佈最廣 , 很顯然的 , 在育種上也是最早被運用的原生白花蝴蝶蘭 , 來自於P.amabilis 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 , 相較之下 P.aphrodite 由於海洋的隔離以及氣候的遷變 , 所以限於10-20度之間 , 而未伸展到翩南一些的北緯10度以下 Mindanao , 那麼生長在北緯20度以上更特殊氣候型態的P.formosum 是否有別於 P.aphrodite , 臺灣的原生白花蝴蝶蘭被稱為 P.amabilis是值得商確的 , 以地理觀點來看 , 不太可能有P.amabilis在臺灣 , 而P.aphrodite 又被分隔數千公里之遠 , 所以P.formosum 被歸類於P.aphrodite之內是可以理解的 ,
  P.formosum 的存在 :
     如果我們扔有可以足以證明完整的原始生態環境可供研究的話 , 已及礙於產區狹小 , 加上早年的爛採及生態嚴重的破壞 , 殘存的原始生地已難有足夠的說服力了, 早在1909年日籍植物學者 中井猛之進就有提及臺灣原生白花蝴蝶蘭的地理環境與東南亞產的白花蝴蝶蘭之差異性 , 著作有"臺灣尋蘭紀行 "中的日籍植物農學士  三輪愛二郎 親自來臺灣由北到南 , 由南到東觀察植物及臺灣特有的原生白花蝴蝶蘭 , 文中詳佳記載著 : 生長環境 , 氣候條件 , 日照. 雨量 . 溼度等問題 , 於1941年著作  "關於臺灣的蝴蝶蘭 " 文中有非常詳細記載及 P.formosana /  P.Babuoana / P.Aphrodite 的特徵及其圖解 , 由於他(Miwa)非常詳細記載 , 在1980年出版的  " THE GENUS PALAENOPSIS " 書籍 , 可惜書中引用述說不多, 還好近幾年前出版的 "PHALAENOPSIS A MONOGRAPH" 書中也有提及到,還是無法如日籍植物學者们所期望能獨立出來 , 但還不錯已被歸類到P.aphrodite之中 ,
  Callioflip這部份是蝴蝶蘭一般分類所採用的根據 , 很顯然的 P.formosum 的 Calli 比較類似 P.aphrodite , 但不同於P.amabilis , 而唇瓣中裂片比較上不如 P.amabilis 那麼長 , 側裂片狀也不同於P.amabilis , 而來自一特定品種 (當然不可稱之為P.amabilis ) , 或許來自於 P.aphrodite,
  P.formosum 與 P.aphrodite 的比較 ,  P.formosum 的Calli 後側如同P.aphrodite 有一較小突起 , 但不如P.aphrodite 那麼明顯 , 而P.aphrodite的Calli向兩側以較大的角度延伸 , 顯得中間凹陷大了許多,Calli  整個型態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來 , 整體上 P.formosum 就顯得比較細長, P.formosum 中裂片比較上也比P.aphrodite短些形狀也不盡相同, 若比較P.aphrodite Leyte 產的更為明顯 , 整體上P.aphrodite Leyte 產的 , 中裂片前端 , 兩鬚中間有些不見有突出物 , 而P.formosum 比較劃一,
  事實上 , 你只要把開花的 P.formosum 和 P.aphrodite , P.amabilis 放在一起 (須正確品種 ) , 你幾乎可以立法分辨出來那一株是P.formosum 無需仔細分辨 , 這就表明了他是有別於P.aphrodite 及 P.amabilis 的一種 , 而臺灣已做過的P.formosum 雜交 , 這些子代所展現的劃一性也足以證明他來自於一個原生種若以比較嚴謹的態度來看它不該被歸屬於P.aphrodite , 只可惜在世界地圖上 , 這只是一小點的產區 , 很自然的會被歸屬於P.aphrodite , 而被誤認為來自菲律賓,
   以上啦啦喳喳說了一堆各人淺見
  akira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3/14 08:56pm
非常感激akira 先進做如此系統性,
有科學依據的分別amabilis / aphrodite / formosum ,
讓我能夠更進一步釐清這幾種原產白花蝴蝶蘭的分別方式,
感恩啦 !
 頂部
Jumpluff 發表於: 2005/03/14 11:27pm
小弟有個愚見...
這篇文章是不是移到phal區比較合適啦^^"?

因為問題已經大大地提及到aphrodite和amabilis了...
別扁偶啊...
 頂部
amigo 發表於: 2005/03/15 00:41am
我認為不必吧 ! 為著討論 formosum , 用amabilis 和 aphrodite
來互相比對這是正常的, 何況早期這三種都被併入amabilis ,
已經造成了混亂, 近來又將 formosum 併入aphrodite,
為著釐清對 formosum 的一些迷惑, 我認為留在原生版是正確的 .
 頂部
akira 發表於: 2005/03/15 10:45am
更正 :文章中 "你只要把開花的 P.formosum 和 P.aphrodite , P.amabilis 放在一起 (須正確品種 ) , 你幾乎可以立法分辨出來那一株是P.formosum 無需仔細分辨 , " --(你幾乎可以立法/立刻)--才是正確的 , 希望沒有給大家誤導.

天池 大大 : 感謝你的諫言
  請不要稱我先進 , 我還很資淺 , 我只是將amabilis / aphrodite 手上現有的資料匯整起來 , 在駐入自己的看法 , 文章提及到一些相關事證, 只是植物文獻應該稱不上科學依據,
Jumpluff  .amigo 大大 : 謝謝你们的提議
  是不是移到phal區 , 我無異議 , 請由大家決定,
***文中所提出P.forosum取至於 1946-1960的Sander's List   1960年以後並未再度刊出 , 1961年便有 P.formosa , 但可惜無後續品種登錄 ,致於 P.formosana 是在1941年由三輪愛二郎優先提出 , 以及臺灣蘭界前輩所提 "P.amabilis var.formosana 與業者所謂的 "阿媽" 以及 "XX阿媽"***
    一個臺灣原生白花蝴蝶蘭 , 名字如此坎坷, 又該如何稱呼?????
  近幾年前出版的 "PHALAENOPSIS A MONOGRAPH" 書中也有提及到
" 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 , 雖然名字不滿易但可以接受 , 總比有納那麼多種稱呼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 不知站內各位先進的看法如何 ???
  akira
 頂部
yani 發表於: 2005/03/15 11:57am
本主題主要討論的是Phalaenopsis aphrodite var formosana,白花蝴蝶蘭也是台灣原生蘭之一,小弟認為放在本版至為恰當,應無須移到蝴蝶蘭版。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3/16 09:31am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池在 2005/03/16 09:32am 第 1 次編輯]

請問akira 大大 , 書本上說:
Dr. Herman Sweet 利用蝴蝶蘭特有的瘤狀體,來做為蝴蝶蘭分類的依據,不知是否formosana 的瘤狀體也和aphrodite的瘤狀體一樣?

Phal. amabilis 在其瘤狀體上端部份,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突出的角          
Phal. aphrodite 在其瘤狀體上端部份,左右兩邊各有兩個突出的角
 頂部
akira 發表於: 2005/03/16 11:29am
yani 大大 : 謝謝你的提議
天池 大大 :謝謝你 , 請不要稱呼我大大
 你很用心再了解, 我在上述文章中有提到不知道你有沒有查覺到 ,其實
Dr. Herman Sweet 他將資料匯集而成 , 做為蝴蝶蘭分類的依據 , (工程艱辛 , 責任巨大) 以提供我們這些晚輩參考的 "依據"  , Dr. Herman Sweet 他書中有些分類與我們現在的分類也有些不同 , 敝竟蝴蝶蘭的分類不僅限於瘤狀體這一樣 , 其他如 : 葉子 . 花梗 . 花瓣 . 花徑 等...........也是分辨判斷方式之一 , 舉例P. aphrodite  Luzon 與 Leyte 同樣是P. aphrodite 卻有些許差異 ,環境 . 氣候 . ....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動植物的進化 , 有人說蘭嶼產的葉子比較圓, 臺灣本島產的葉子比較長 , 其實你只要去了解植物生長的環境就可以區分出原因後來及其中的差異性 ,後來才會有 "PHALAENOPSIS A MONOGRAPH" 書的問世 , 或許幾年後又有新書發表 ,也說不定會 以全新的方式來分類(DNA),
  我個人的看法: 追求正確 , 了解真相 , 不翩不倚 , 不執迷 , 不誤導 , 善用工具書 , 多注意新資訊 , 就能 " 花のある暮らし"
  請給我一些時間整體手邊的資料 , 以補充上述不足之處 , (敝竟資料 不能誤導他人)
 akira
 頂部
SOAVI 發表於: 2005/03/16 12:31pm

下面引用由老KK2005/03/11 12:10pm 發表的內容:
2個重點提示:  
1.唇瓣中裂
如圖(圖左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圖右 Phal. aphrodite )
2.花瓣質地,自己看了便明白
...


老KK大大可是提到重點了
 頂部
老KK 發表於: 2005/03/17 01:22am

下面引用由SOAVI2005/03/16 12:31pm 發表的內容:
老KK大大可是提到重點了


感謝SOAVI 大大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3/17 10:57pm
這是我上星期在蘭園帶回來的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
唇辦的瘤部有4個突尖, 不過花型已經改良的很圓整了.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3/17 11:08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池在 2005/03/17 11:52pm 第 4 次編輯]

這是第一樓一位退休老師早期栽植的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
送給一位農民朋友栽植十幾年, 我再從那位農民手中要到的孽芽.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這是其舌部, 瘤狀物只有兩個突尖, 若以瘤狀物的突尖來認定是否為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的基準, 那麼這棵應該是不對的,
不過花朵及植株的其它性狀都和原種的性狀相同.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植株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頂部
il 發表於: 2005/03/18 10:26am
老KK 仙角:
    菜鳥我看了這麼多前輩所言 , 還是有些不解你提到 :

1.唇瓣中裂 如圖(圖左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圖右 Phal. aphrodite )
2.花瓣質地,自己看了便明白

除了唇瓣不一樣 , 瘤狀體是不是也一樣 , 你說花瓣質地怎麼看 , 是不是還有其他不一樣 的地方
 頂部
akira 發表於: 2005/04/22 10:39am
續:
Phalaenopsis formosum 與 Phalaenopsis aphrodite 的比較:

Phalaenopsis formosum 的calli 後側如同 Phalaenopsis aphrodite有一較小突起 , 但不若Phalaenopsis aphrodite 那麼明顯 , 而Phalaenopsis aphrodite 的calli 向兩側以較大的角度延伸 , 顯得中間凹陷大了許多 , calli 整個型態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來 , 整體上Phalaenopsis formosum 就顯得比較細長,
 Phalaenopsis formosum 中裂片比較上也比Phalaenopsis aphrodite短些形狀也不盡相同, 若比較Phalaenopsis aphrodite LEYTE 產的更為明顯 , 整體上Phalaenopsis aphrodite LEYTE 產的 , 中裂片很類似 Phalaenopsis sanderana , 我題出這一點就是既然Phalaenopsis aphrodite有別於Phalaenopsis sanderana , 那麼Phalaenopsis formosum  就有別於Phalaenopsis aphrodite , 而有些 Phalaenopsis aphrodite 的中裂片前端 , Tendril 中間有些不見有突出 , 而Phalaenopsis formosum 在這點比較劃一 ,

其他比較明顯差異之處:
=====================================================
                    formosum               aphrodite                 amabilis
--------------------------------------------------------------------------------------------
葉子 :        幼葉的葉背綠色     /   幼葉的葉背紫色  /   幼葉的葉背紫色

                 成葉為綠色              成葉葉背紫褐色      成葉葉背為綠色
-----------------------------------------------------------------------------------------

花梗 :               綠色                 /      褐色 / 綠色        /        褐色 /綠色
-------------------------------------------------------------------------------------------

側裂片:     具條狀粉紅斑紋,  /  具紅褐斑點條狀    /    具褐斑點條狀,

                 緊密得接合於          Side Lobes微張        Side Lobes微張

                column前成筒狀     於column前                與aphrodite比較

                                                                                         上更為分離
-------------------------------------------------------------------------------------------

花徑:            約:6-7cm       /    約:7cm以上         /     約:7-10cm~~以上

-------------------------------------------------------------------------------------------
下萼瓣:     倒V型伸展比   /    倒U型伸展比       /        倒U型伸展比

                 例上較長              例上較短                        例上較短

=====================================================
以上僅以各人現有formosum /aphrodite /amabilis  之比較, 提供參考;
  (有些會因產地而有所不同,不同之處敬請見諒)

敬請網站內各位前輩 . 先進多多予以指導與指教 , 如有誤之處敬請賜教

     akira
                                                                                       
 頂部
akira 發表於: 2005/04/22 11:01am
其他比較明顯差異之處:
=====================================================
                   formosum               aphrodite                 amabilis
--------------------------------------------------------------------------------------------
葉子 :        幼葉的葉背綠色     /   幼葉的葉背紫色  /   幼葉的葉背紫色

                成葉為綠色              成葉葉背紫褐色      成葉葉背為綠色
-------------------------------------------------------------------------------------------

花梗 :               綠色                 /      褐色 / 綠色        /        褐色 /綠色
-------------------------------------------------------------------------------------------

側裂片:     具條狀粉紅斑紋,  /  具紅褐斑點條狀    /    具褐斑點條狀,

                緊密得接合於          Side Lobes微張        Side Lobes微張

               column前成筒狀     於column前                與aphrodite比較

                                                                                        上更為分離
-------------------------------------------------------------------------------------------

花徑:            約:6-7cm       /    約:7cm以上         /     約:7-10cm~-以上  
--------------------------------------------------------------------------------------------

下萼瓣:     倒V型伸展比   /    倒U型伸展比       /        倒U型伸比  

                   例上較長              例上較短                        例上較短
=====================================================

補上不清楚之處敬請見諒!

     akira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4/22 11:49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池在 2005/04/23 01:35am 第 1 次編輯]

感激akira 大對這三種蝴蝶蘭的透稀敘述, 讓我對這兩個原種及一個變種
有更深的認識, 砧用心教導後進, 再次表達謝意.

請問 akira 大  倒V型伸展比例   及   倒U型伸展比例  是指下萼瓣對花瓣的比嗎? 倒V型及倒U型有什麼差別?
 頂部
飛蝴蝶 發表於: 2005/04/25 11:36am
能否請教一下墾管處前號稱從18年前盜採者手中取得的植株到底可信度為何?
 頂部
wecan 發表於: 2005/04/27 00:40a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參考一下
 頂部
花花公子 發表於: 2005/04/27 04:53am
^^ 交配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5/05 00:12am

下面引用由飛蝴蝶2005/04/25 11:36am 發表的內容:
能否請教一下墾管處前號稱從18年前盜採者手中取得的植株到底可信度為何?


飛蝴蝶兄 : 何不貼圖上來讓高手鑑賞一下, 塔內有不少像劉醫師及akira的高手哩!
 頂部
飛蝴蝶 發表於: 2005/05/05 09:52am
天池兄因為我也還沒有去看過,所以不曉得阿,上面味全板大的不知是否真的?介紹一下?今年暑假如果時間允許,再去屏管處及台東拍照貼出來大家鑑賞。
 頂部
天池 發表於: 2005/05/05 11:54am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池在 2005/05/05 11:57am 第 1 次編輯]

wecan 兄貼的這棵瘤狀體看來似乎是單突尖, 不像雙突尖, 不過我以前都沒
有注意到瘤狀體的構造, 現在都很注意了.

到目前若說單突尖的瘤狀體不是純台灣阿婆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 若說有雜交到amabilis , 被稱為瘤狀體雙突尖的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的表徵, 應該也會在其雜交後代或多或少有其表徵, 可是我
栽植過兩整批這種被稱為台灣阿嬤的雜交株, 卻未發現瘤狀體的表徵有何差
異, 所以若是要用瘤狀體的突尖來分別是否是純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 這是要再探討商確的.

有關屏管處的那棵台灣阿嬤是否為純種, 也很難說清楚了, 友人送我那棵
大武的台灣阿嬤, 輾轉經過兩人栽植有三十多年了, 我是去年初要到的, 不
過瘤狀體是單突尖, 哈哈 !
 頂部
akira 發表於: 2005/05/09 02:09pm
天池 大大 :
 您提及到  "倒U型"  您可以參考   ( 分類區版主EnergyStar---文章主題: 新幾內亞的amabilis) 很容易分辨

臺灣蝴蝶蘭的復育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和台東區農改場都曾經對臺灣蝴蝶蘭進行復育的工作
    墾丁國家公園--臺灣蝴蝶蘭的復育自民國74年9月起至77年止共歷時3年,種原來自於欖仁溪至出風鼻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一帶, 查獲山胞盜取臺灣蝴蝶蘭, 經交墾管處保管, 尚存15株 , 墾管處保育人員以此作為母株, 進行復育

    台東區農改場所進行研究復育的是蘭嶼種的白花蝴蝶蘭 , 其母株是在民國50年代在蘭嶼採集到的蝴蝶蘭,

提供另一方面參考資料:
1928年9月發行的 植物研究雜誌中 "臺灣植物 ( 二 ) 胡蝶蘭 "由 理學士  山本  由松所撰寫中記載著:日籍植物學者  佐佐木舜一  與 農學博士  川上瀧彌  於1912年2月首次來臺灣採集,後序陸陸續續來臺採集, 將採集到臺灣白花蝴蝶蘭帶回置於  "小石川植物園 "栽種,或許到  "小石川植物園"  還可以看到當時來臺採集到的臺灣白花蝴蝶蘭吧!!!!!!  蝴蝶蘭原住民語 (KARARA) , 高士佛及紅頭嶼也有 , 其中產地以牡丹社是最有明的,
   文中有臺灣恆春蝴蝶蘭的生態照及 "小石川植物園 " 溫室中的 (Phalaenopsis  Aphrodite REICHB. FIL.)

至於鑑賞部份還是請最有權威的  "劉醫師"  鑑賞 ,

花花公子:感謝提供的相關圖片
  您所提供的相關圖片是原生種的並非交配種

飛蝴蝶兄:
   期待你們的照片!

          akira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