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腸題湊...【漢廣陵王墓】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6825 次) 時間:2005/10/25 03:58pm 來源:jeffrey
[這篇文章最後由jeffrey在 2006/07/23 06:08pm 第 2 次編輯]
「漢廣陵王墓」是漢代廣陵王劉胥夫婦的葬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劉胥是漢武帝之子,受封於廣陵,為第一代廣陵王,漢武帝對他一直防範,而武帝死後,他祈禱神靈,對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詛」,事敗被迫自縊,墓原在江蘇神居山,被採石工人開山時無意中發現,出土後將墓室原貌移至揚州市郊成立「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是中國目前同類墓葬中,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用料最考究,保存最完整的漢代木槨墓:『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是古代墓葬的一種葬式,只有帝王和諸侯才可使用,所謂「黃腸」,即柏木的中心部位,就是去皮後的柏木,巧妙地將柏木黃心比作「黃腸」,「題湊」是堆壘方式,將木頭的頭部按一定方向拼湊聚合而成的結構,「黃腸題湊」這四個字,概括簡潔,有聯想,有比喻,字面優雅精深,真佩服古人可以想出這麼有文化內涵的名字來。根據漢代禮制,「黃腸題湊」與玉衣、梓宮、便房、外藏槨同屬帝王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劉胥墓槨內是一個個裝擺隨葬品的耳室,相聯又相隔,每室皆有門,步入其中,如進迷宮,該墓雖曾被盜掘,但仍出土大批文物約有千件之多,看來劉胥生前雖未實現奪位之望,但死後仍想享盡陰間榮華。
更多資訊:『漢廣陵王墓博物館』
 NO.01 「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巍峨雄偉,從多層台階下仰望,大有帝王陵寢之勢。
 NO.02 主展廳內有重置後的「漢廣陵王地宮」
 NO.03 漢代死後身穿「今縷玉衣」是只有帝王和諸侯才可享有的殊榮,這是根據墓中出土的玉衣殘件複製。
 NO.04 漢廣陵王「黃腸題湊」地宮,從內到外,有梓宮、便房、題湊、三層,梓宮即梓木所做的棺槨,有如人生前的臥室。
 NO.05 「黃腸題湊」是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黃腸》即柏木黃心,《題湊》即木頭的頭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
 NO.06 「黃腸題湊」是西漢帝王諸候享用的特殊墓葬,與玉衣、梓宮、便房、同屬帝王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帝王身份的表徵。
 NO.07 墓原在江蘇神居山,被採石工人開山時無意中發現,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漢代木槨墓:『黃腸題湊』。
 NO.08 這套精緻完好的木工工具的出土,反應了西漢木工業的發達。
[IMG]http:/forestlife.info//Photo/159/17.jpg[/IMG] NO.09 「陪葬的人俑」,用木俑代替活人殉葬是人道的表現,是當時社會進步的象徵。
 NO.10 這是出土的沐浴器具,說明二千多年前漢代人就有著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完備的衛生設施。
 NO.11 墓內「食官第一內戶」出土了整組精美的漆器餐具,反映漆具在上流社會的廣泛使用和飲食文化的多姿多彩。
 NO.12 「黃腸題湊」這種墓制,結構複雜,規模龐大,穩重壯觀,構件比例協調嚴謹而為世人矚目。
 NO.13 這是「廣陵王皇后」的地宮,漢代諸侯王夫妻不合葬,但相距最多五十公尺,所謂「同塋不同穴」。
 NO.14 出土的陶器陪葬品
 NO.15 「黃腸題湊」採用榫卯拼合的方法,沒有任何一根鐵釘,在中國木工工藝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NO.16 已發現的西漢王陵大都有車馬陪葬,一般是三車五馬,西漢中期陪葬多為真車真馬,而後期則多改用模型,並按比例縮小。
 NO.17 這是用一座森林為代價製作的奢侈地宮,「黃腸題湊」這種葬制令人驚嘆。
 NO.18 這全木結構堆疊而起的地下寢宮,高大、幽深、威嚴,史稱「黃腸題湊」,是一道特別的景觀。
謝謝收看! 完整圖片在這裡:http://forestlife.info/slide/s159.htm
Tony |
發表於: 2005/10/26 08:57am
|
威嚴精采 |
頂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