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資訊
作 者 資 料
作 者 網 站
我 要 收 藏
打 包 下 載
發 表 主 題
轉 寄 此 文
 >> 塔內植物園[ 水生植物 ]如何在池塘土堤(有養淡水魚),營造水生多樣性...

如何在池塘土堤(有養淡水魚),營造水生多樣性...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7711 次) 時間:2006/01/30 11:08pm 來源:ibm180a


如何在池塘土堤(有養淡水魚),營造水生多樣性...又不會控制不了它們蔓延
土堤長約30公尺,水為地下水,地點:中台灣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打包下載〕   〔引用此文〕   〔發表評論〕   〔轉寄此文〕   〔關閉視窗
此文章相關評論:
此文章有17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查看)

燕兒 發表於: 2006/01/30 11:30pm
我想第一部你先把岸邊的雜草先處掉~在把土翻一下~等淨空了~在來討論你想種的植物也不遲呀~
 頂部
tmwang 發表於: 2006/01/30 11:48pm
建議你可以擺一些空心磚,
當作植物生長的界線,
試試看囉!
 頂部
ibm180a 發表於: 2006/01/31 00:09am
我希望愈自然愈好,不要人工化.
希望種的植物為台灣原生種,純粹外行,只是想要回復早期台灣鄉村景象,請大家提供意見,謝謝...
 頂部
與眾不同 發表於: 2006/01/31 01:41am
[這篇文章最後由與眾不同在 2006/02/05 07:04pm 第 1 次編輯]

與您分享荒野保護協會萬里溼地庇護中心站長 陳德鴻先生提供給我們學校的生態池營造須知,希望有幫助,建議還是以原生種水生植物為首選,中台灣可以種一些大安水蓑衣喔!

生態池營造篇    __________前言           陳德鴻
在傳統的景觀設計及造園藝術上,水池是一項非常受歡迎而且重要的設施項目之一。所以在各種公園、綠地、設施、庭園、校園及遊樂區均可看到大大小小、形狀、深淺及構造不一的水池。水池已成為台灣地區都市及社區之重要地景元素。
溼地環境是生物匯集交流最豐富的地方,如果能利用適當的空地與水源營造生態池,不僅具有景觀、休憩、教育功能;更為都市化環境增添些許適合動植物生存之生態空間,對活化都市生機及生物多樣性保育具有重大而直接的貢獻。很可惜的,目前我們所看到分布在各地的大小水池,幾乎都過於人工化,池底、池岸都是水泥與垂直堤岸,形狀也都太工整,加上缺少動植物生存的多孔隙空間、平緩的水岸與水生植物,所以容易變成死水池,生態價值不高。為配合全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育潮流,也為了創造更多對野生動植物友善而且適合生活與生存的水域,提升都市與社區之生機與生態品質,提供更多具有自然美與生態教育功能的水岸景觀,謹就生態水池之規劃設計原則及植栽等予以簡要介紹;以供參考。
生態水池規劃設計原則:
(一)關於水文的一些問題
1.水源及動線¬: 水源及水量應力求清潔與穩定。而為了達到充分的換水率,對於入水口與出水口的位置應特別注意,才能將池中水做有效的更新。
2.循環利用:  對於沒有天然水源的基地,可利用太陽能、風力等綠色能源來當循環水的動能。在水循環過程中,亦可增加過濾、曝氣等設施。
3.水深與植栽   水深的變化代表著不同生物族群的變化,但生態池的設計必須要有足夠的親水性,因此水深不宜超過一公尺且應具有變化。一般可在岸邊水深10到60公分間配置不同之比例,以滿足不同條件生長環境之水生植物的需求,即依不同水深栽植原生之濕生、挺水、漂浮、沉水及浮葉植物, 而多樣化的原生植物是水池食物網、動物避敵及活動之基礎。如果池體面積夠大、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可於水池中間挖掘3公尺以上的深水區,除了確保自由水面的維持外、更有利於魚類生活與過冬。
(二)關於池體營造的一些問題
1.材料及工法:  儘量使用當地而且可以永續的材料,也儘量用簡單、耐久的建 築技術,以備損壞時,一般居民、員工、師生 都可以自行修復及更換。                                                      
2..岸邊開展   岸邊形狀應求彎彎曲曲、多變化,以延伸池岸長度,增加水、 植   物及陸地之交界面,不僅提高景觀美景,亦可提供生物良好的隱蔽水岸;儘量避免平直、整齊之單調形狀。
3池底晶化  以黏土堆置30~60公分壓實、晶化即可防漏,黏土上層再鋪30公分之沙質壤土,以利植物生長,不可使用不透水布、水泥或磁磚等。並酌予挖溝、 堆石、堆木塊、放置多孔隙材料等,做成深淺不一具有變化之地形,以利各
類生物活動及生長。
4.池岸:  水岸邊坡應平緩並以自然之土壤、木材或天然石材仿自然形狀砌成,營造動物喜歡之緩和邊緣,切勿設置成垂直或過分整齊之堤岸或使用水泥、瓷磚,尤應注意邊坡要維持多孔隙及多變化性,以利動物之上下及棲息隱蔽。一般坡度以1 : 3到1 : 4為最適當,在接近水邊時,並應儘量平緩、維持較多的潮間帶。
5.多孔隙空間: 可放置枯木、根株、石堆、枯竹,並使部分沉入水中,部分設置為直立之棲木,部分自岸上自然倒入池中,便於水棲昆蟲及魚蝦生存,亦可形成水陸兩棲動物之天然通路及水鳥、蜻蜓、烏龜之佇足點或曬太陽的地方。
6.非干擾區:  如果環境許可應將水池區分為利用區及非干擾區,如此才可能讓各種野生動植物有適當之生長及隱蔽處所;非干擾區面積應佔三分之二以上。
即使親水利用,亦應考量到最大承載量之問題,否則生態水池可能因過度利用而毀於一旦。接近及利用通道應在水池邊緣通過,切忌由中間切斷池面。如果水池面積夠大,亦可預設2至3個緩坡且彎曲的生態陸島或浮島,並混植多樣化植物以供各種生物安全而隱蔽之隔離空間。
7.日照:   池面大部分面積每天應維持至少5小時之照,以利各種生物繁殖生長,所以應避開大樹或高大建築物。
而池面的植物覆蓋度也應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下為宜,以利水域下方生物生存。
(三)關於.生物之引入  如果水池和外界有平緩而自然的進水溝渠,就可以讓野生動物 自然逐漸地建立族群,否則可以在水池完成植栽後小規模放養本土的水棲生物,如蓋斑鬥魚、泥鰍或蛙類、蜻蜓幼蟲等原生物種。但是要防止及移除福壽螺、巴西龜、琵琶鼠、福壽魚、錦鯉等外來強勢物種。
 頂部
溪底船老大 發表於: 2006/01/31 02:45am

下面引用由ibm180a2006/01/30 11:08pm 發表的內容:
如何在池塘土堤(有養淡水魚),營造水生多樣性...又不會控制不了它們蔓延
土堤長約30公尺,水為地下水,地點:中台灣


想知道養什麼魚?
有沒有福壽螺?
 頂部
ibm180a 發表於: 2006/01/31 11:02am
謝謝
燕兒  tmwang  與眾不同 溪底船老大 提供意見
自然與人文共存在現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池塘目前養殖淡水魚有:三目公仔,吳郭魚,鳥溜,鱔魚,泥鰍,加幫(蚌)我所知是這些.
沒有福壽螺
風水上,居家旁水池,那些植物不宜種呢 ?
 頂部
溪底船老大 發表於: 2006/01/31 05:58pm
既然是魚池
尤其有吳郭魚
那要多樣性恐怕很難!!
 頂部
ibm180a 發表於: 2006/01/31 08:21pm
除了吳郭魚外,那 些養殖淡水魚類(蓋斑鬥魚、泥鰍或蛙類、蜻蜓幼蟲之外)可以水生植物在一起不衝突?
 頂部
溪底船老大 發表於: 2006/01/31 09:28pm

下面引用由ibm180a2006/01/31 08:21pm 發表的內容:
除了吳郭魚外,那 些養殖淡水魚類(蓋斑鬥魚、泥鰍或蛙類、蜻蜓幼蟲之外)可以水生植物在一起不衝突?



是!
 頂部
ibm180a 發表於: 2006/01/31 09:51pm
sorry我的意思是,除了蓋斑鬥魚、泥鰍或蛙類、蜻蜓幼蟲外,那 些養殖淡水魚類可以和水生植物在一起不衝突?
,
 頂部
溪底船老大 發表於: 2006/01/31 11:02pm
牛屎鯽  姑呆 台灣細鯿-----等
反而我想提醒您----水流的問題
一般池塘的水流幾乎都是緩速或靜止
因此溪流型的魚就不必考慮了
 頂部
ibm180a 發表於: 2006/02/05 03:05pm
那水源是地下水,為什麼池塘水是綠綠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水清澈.
 頂部
Seshat 發表於: 2006/02/05 04:21pm

下面引用由ibm180a2006/02/05 03:05pm 發表的內容:
那水源是地下水,為什麼池塘水是綠綠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水清澈.


不太可能
只要有曬到太陽
基本上藻類就能長成一片
除非有本錢對這種地方天天換水
不過又何必呢?
就讓它自然而然吧

不過好像丟一堆睡蓮下去種可能會有機會改善一點點
但要清澈見底就有困難了
 頂部
trapa 發表於: 2006/02/05 07:46pm
如果建議魚種拿掉姑呆就更好了...
 頂部
jinshr 發表於: 2006/02/06 09:40pm
要水質清澈的話
養河蚌吧
河蚌會過濾水質~~~
魚的話姑呆(七星鱧)以及泰國鱧這種掠食性的盡量不要養囉~~
 頂部
ibm180a 發表於: 2006/02/06 10:04pm
河蚌會過濾水質 !
謝謝 !
 頂部
hsm8678 發表於: 2006/02/10 06:27pm
水要清有幾個方式
.
於南方與西方種樹.提高遮陽率.抑制藻類繁生.
.
或改變池岸坡度.利於挺水植物生長.
.
設置浮島.改變遮光率.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