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熱帶雨林植物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20)
--- 熱帶雨林植物栽培專區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81)
---- [通論] 淺談農藥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81&topic=13)


-- 作者: leonfan0034
-- 發表時間: 2005/07/22 05:17am

[這篇文章最後由wendy在 2005/07/27 11:06pm 第 3 次編輯]

當自己的植物跟日常管理以漸入軌道之後,接者應該會發現地球中有很多昆蟲、真菌、細菌等覬覦您的植物肥美營養的葉片跟汁液。不過很抱歉。本人目前正處於這一期,而且懂的很少。還希望像天池大大這樣對於植物病蟲害有一套心得的前輩多補充。
這一陣子查了許多書跟網站。知道台灣位處亞熱帶、熱帶地區。高溫多濕的環境下簡直是病菌的天堂。 而病害發病起來又非常快速,蟲害所帶來的植物傷口又助長病菌的威勢。所以病蟲害的防治是一起的。  由於目前殺菌劑類多屬保護性質,要使用於病害發生前或發病初期,作用對象較廣。所以宜固定一段時間噴施預防。細節請看【植物的病蟲害防治】一文。(裡面有一些關於病蟲害被害情況描述與解決之道。) 雖然也有治療性農藥。但是此類農藥對象專一且極易產生抗藥性。
首先說明,關於如何判斷植物得了什麼病我還不懂,實在還沒有經驗一看到狀況就能大致推測病因病源。有勞站上前輩多多指點我們。
而且同種病徵可能多種病原或單種病原在不同植物上造成不同病徵。這實在是超乎我的能力去判斷。論經驗論器材技術(顯微鏡、細菌培養技術等)我都沒有。
所以請多詢問及查詢植物保護手冊及網站書籍。
  大體而言。當植物出現異常徵候(需免除環境所造成的原因,如:澆水過多爛根窒息、氣溫、光照強弱度超過植物所能忍受範圍…等等),首先最起碼要先判斷出是蟲害還是病害。而病害主要分為細菌性跟真菌性。
真菌性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 卵菌類 (Oomycota)
(2) 子囊菌與不完全菌類 (Ascomycota and Deuteromycfte) (Ascomycetes and Deuteromycetes)
(3) 擔子菌類 (Basidiomycota) (Basidiomycetes)
(4) 菌核病菌及灰黴病菌 (Botrytis spp. and sclerotium-forming fungi)


(1)卵菌類:
包括疫病(Phytophthora spp.)、腐霉病、猝倒病及苗腐病菌 (Pythium spp.)、白銹病、幼苗猝倒病(腰折病)、露菌(downy mildews)、露疫病菌(Peronophythora sp.)等
(2)子囊菌與不完全菌類
本類真菌種類繁多,例如葉斑病菌 (Alternaria spp., Cercospora spp.)、黑星病菌(Venturia spp.)、幼苗立枯病(立枯絲核菌、炭疽病菌(Collectotrichum spp.)、白絹病、枝枯病菌(Phomopsis spp.)、瘡痂病、房枯病菌(Botryosphaeria spp.)、白粉病(Erysiphe,Sphaerotheca等屬)、鐮胞病菌(Fusarium spp.) 、稻紋枯病(立枯絲核菌)、萎凋病(鐮胞菌) (Fusarium spp.)及其他 。
(3)擔子菌:
包括、餅病(Exobasidium spp.)、褐根立枯病、銹病菌(rust fungi)、褐根病菌(Phellinus sp.)、根朽病、銹病、黑穗病、紅星病、黑穗病菌(smut fungi)等。
(4)灰黴病菌為Botrytis spp.。菌核病菌於罹病組織或殘體上可形成菌核,以抵禦惡劣環境,其他會形成菌核的病原真菌還包括白絹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p.)、灰黴病、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pp.)等
 關於怎麼判斷?用什麼葯?很抱歉我懂的不多。但是至少要搞懂是哪種類的病菌來傷害植物。
另外,農藥有分很多類型。盡量避免使用同種類型的葯物以避免抗藥性產生。更別提總是用同一罐藥了。所以輪流使用治療同一種病症的藥是必要的。

藥物類型舉例
(1) 免賴得系(benzimidazole):
免賴得(benomyl)、腐絕(thiabendazole)、貝芬替(carbendazim)、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 methyl)等。
(2)有機氯劑:四氯異苯睛(chlorothalonil)及其混合製劑

(3)史托比類(strobilurins):
如:亞托敏(azoxystrobin)、克收欣(kresoxim methyl)

(4)麥角醇合成抑制劑(ergo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
嘧啶(pyrimidines)類、乙唑(imidazoles)、丙唑(triazoles)、賽福寧(triforine)、得滅多(buthiobate)及三得芬(tridemorph)類。
常見的藥劑如撲克拉(prochloraz)、三泰芬(triadimefon)、菲克利(hexaconazole)、護矽得(flusiconazole)、得克利(tebuconazole)等等
(5)醯基苯胺系(phenylamides):滅達樂、本達樂、毆殺斯。
(6) 福賽得(fosetyl aluminum):主成份為磷酸鋁鹽。
(7)依得利(etridiazole)、克絕(cymoxanil)
(8) 有機磷劑:如,脫克松(tolclofos-methyl)
(9)其他如:銅劑、硫磺劑、礦物油劑(如:宰域油)、苯二甲醯亞胺劑(phthalimide)、凡殺同系(famoxadone)、黑色素抑制劑….. 等
一般農藥生產公司會生產出幾種主配方原液,再由更多農藥公司生產出各類衍生藥劑。所以應避免連續使用同一系列的農藥以免產生抗藥性。(勿用了撲克拉又用菲克利或是殺蟲連續用有機磷劑如:大滅松、陶斯松。若要連用或混合也應如天池大大所提,混合陶斯松(有機磷劑)加,賽滅寧、第滅寧(合成除蟲菊精系)。 也勿任意增加減少濃度或混合藥劑使用。

希望以上介紹讓大家對於農藥有多一點的認識。

至於如何減少避免病蟲害,我目前只知道
(1)植株勿種植太密。必要時疏葉以增加通風。
(2)環境通風勿悶熱,同上。
(3)減少植株受傷機會,如:疏葉、勿種太密以避免葉片間摩擦造成物理傷害及控制昆蟲以避免啃咬、吸食造成的傷口。
(4)注意土壤的乾淨,使用前必經消毒手段、避免連作障害(如:缺乏某些元素或有厚殼真菌及蟲卵藏身其中。
(5)時常整理花圃盆栽,將落葉、枯枝等清除乾淨。避免成為昆蟲細菌的繁衍藏身處,且多種真菌為腐生性,這些東西易成為繁衍場所。



-- 作者: leonfan0034
-- 發表時間: 2005/07/22 06:40am


另外補充一下。為什麼會寫這篇主要是要有分類的觀念。細菌、真菌、蟲害的種類實在太多了。光是子囊菌就多達40,000多種,更不用說其他全部加起來有幾種了。難道要準備4萬種藥嗎?就算真是這樣,要區分其中一種就有夠難了。而藥的種類也很多,日新月異。家裡不可能也不需要擺這麼多。

舉例來說:比如確定自家的植物得了子囊菌及擔子菌類的枝枯病菌(Phomopsis spp.),經詢問別人或是植物保護手冊查詢出可用麥角醇合成抑制劑(ergo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系的撲克拉(prochloraz),手邊又剛好有就可以使用。
但若所去的農藥行就是沒有這種藥,不過有同屬於麥角醇合成抑制劑系的菲克利(hexaconazole),那也可以使用。
相同的。手邊只有菲克利,這次得了同屬於子囊菌及擔子菌類的炭疽病菌(Collectotrichum spp.),雖然推薦是撲克拉或撲克拉猛,但是菲克利一樣可用。

然後同樣的炭疽病若又發生,不要再用麥角醇合成抑制劑系的葯。改用史托比類(strobilurins)的亞托敏或免賴得系(benzimidazole)的腐絕(thiabendazole)、腐絕快得寧。 以免抗藥性產生。
蟲害若是鬴類,就選用新殺鬴等殺鬴劑,管他神澤氏葉滿、紅蜘蛛。確定是鬴類就用殺鬴劑。  若是介殼蟲一般是用有機磷劑系的松字輩或合成除蟲菊精系的XX寧。交互使用。

重點是搞清楚得到的病蟲害是哪一大類,手邊擁有的藥是什麼類的。
我覺得這樣會比較有觀念。但是判斷診治我的功力就太淺了。(汗….><)


-- 作者: PRUNS
-- 發表時間: 2005/07/22 01:01pm

[這篇文章最後由PRUNS在 2005/07/22 01:13pm 第 1 次編輯]

謝謝您的說明...讓大家受益無窮囉....
但預防勝於治療....
記得教科書上說過...發病的關係有三個
1寄主2感染源3適當的環境...呈一個正三角關係
除了用藥之外..也可以由
寄主方面:
強化寄主抗病力及健康程度...耐病力就增加許多...或選用抗病種都可隆低感染的機會
感染源:
1隔離及檢疫...
在植物進入園子前的防疫很重要
事後的病株隔離及園子的清潔都有助感染源的降低
2修剪
適當環境:
1通風和光照...都可使植物健康除增加寄主本身的耐病力
也可使環境中的感染源較低...
2澆水方式...嚴重影響到病菌散佈的方式..所以在某些病大發生時可能保持乾燥或改變澆水方式都有助於病菌散佈的機會

預防...的策略
1可用一些大生粉類的要劑或波爾多液...這類的藥劑會在植物表面形成一種防護膜的功能....當病源菌孢子在葉表發芽時...就因內含的金屬離子抑制病源菌發芽了....這型的藥劑...多半對人畜無害..但事後再使用效果就大大的降低...
2生物制劑類...在葉表上噴佈了一些無害的菌類..如乳酸菌枯草桿菌之類的適品...因葉表密佈了對植物無害的菌類...可使有害的菌類無法再行發芽及致病的可能

治療......
就用適當的藥劑對症下藥...
ps
小小心得不知對否仍請指正囉
祝福大家


-- 作者: 小癩
-- 發表時間: 2005/07/24 01:25am

謝謝leonfan這麼仔細的介紹!!我覺得自己對農藥也有一些些的了解了^__^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