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18 05:21pm
[這篇文章最後由陳順勝在 2011/08/20 04:04pm 第 1 次編輯]
[UploadFile=P1530013_1313659214.jpg] [UploadFile=P1530033_1313827416.jpg] [UploadFile=P1530018_1313827454.jpg] [UploadFile=P1530023_1313659230.jpg] [UploadFile=P1530024_1313659243.jpg]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5:09am
*『轉貼』---2009年大霸尖山... [UploadFile=20090728480_1313701620.jpg][UploadFile=20090729480_1313701636.jpg][UploadFile=20090730480_1313701648.jpg][UploadFile=20090731480_1313701661.jpg][UploadFile=20090732480_1313701675.jpg]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7:14am
陳大您好 想請教圖中百合照片是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所拍攝? 還是事後相關文獻重新編輯發行時所另找的扶佐圖片?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7:25am
陳大煩請參閱下列連接 http://knowledge.teldap.tw/Viewer-embed.php?id=id_1130 本草圖譜49卷菜部頁十七至十八(機構標題)菜部(副書名)Lilium medeoloides A. Gray. (學名) ( 百合、かさゆり )(別名) 發行人:岩本米太郎 印刷日期:大正七年七月廿三日 發行日期:大正七年七月廿六日 裡面有兩張圖,你挪看第二張會更清楚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7:30am
從東亞區現有的已知的輪葉品種來相比較 從花型上基本上可以排除L.tsingtauense , L.distichum , L.hansonii 唯獨浙江百合Lilium medeoloides在地緣上不但接近,而且花型真的比較像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7:38am
[UploadFile=BOOK04_1313710609.jpg][UploadFile=BOOK05_1313710624.jpg] 另翻拍E.H Wilson 1929年再版的"The Lilies of Eastern Asia"供參考 文獻集中描述的是日本的樣本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4:1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陳順勝[/u]在 [i]2011/08/18 05:21pm[/i] 發表的內容:[/b] (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台灣大霸尖山曾經有『原生種台灣輪葉百合』? [/quote] [quote][b]下面引用由[u]Amin[/u]在 [i]2011/08/19 07:14am[/i] 發表的內容:[/b] 陳大您好 想請教圖中百合照片是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所拍攝? 還是事後相關文獻重新編輯發行時所另找的扶佐圖片? [/quote] * 西元1907年 法國人「 奧古斯特」與 「路易」 兩兄弟 發明彩色攝影法。 * ...進入商業攝影時代...[UploadFile=B1mA6E2C4E1BCvAA_1313741655.jpg]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4:17pm
* 台灣日治時期為:西元1895年至西元1945年之間。 * 台灣被日本殖民管轄的時期,基於各種不同的觀點,也有人解讀為日 本時代、日據時代、日本統治時期或是日本殖民時期。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4:27pm
[這篇文章最後由陳順勝在 2011/08/20 11:51am 第 4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Amin[/u]在 [i]2011/08/19 07:14am[/i] 發表的內容:[/b] 陳大您好 想請教圖中百合照片是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所拍攝? 還是事後相關文獻重新編輯發行時所另找的扶佐圖片? [/quote] 1. 是隨手翻閱雜誌,無意中看到此篇文章:大霸尖山及次高山連峰縱走記 ( 3 ) 2.《 初看》-- 這張『大霸尖山•輪葉百合』照片,心想應該是「原著作者 -佐佐木舜一先生」弄錯了吧。 3. 《二看》-- 行程資料:竟然是西元1932年7月15 ~ 25日。 ◎[color=#FF8C00]時間:昭和七年七月十五日∼二十五日,共十一天。[/color] ◎ 參照地圖:油羅山(番地地形圖)。 ◎[color=#FF8C00]參加隊員:佐佐木舜一[/color] 、古平勝三、清水善次郎、河南宏、桑子政彥、由河友次、荻阪剛、福山伯明(從檜山到大霸尖山往返),新竹州竹東郡白蘭駐在所巡查大橋官龍氏、檜山駐在所巡查二木仁右衛門氏(和福山氏一起行動)。 ◎同行番人:竹東郡井上23名番人。 4. [color=#FF8C00] 原著:佐佐木舜一[/color] 。 翻譯/許維真 節錄校注.攝影/鄭安睎。 5. 《三思》--日本人一向以『治學認真•問研嚴謹』著稱於世。這張『大霸尖山•輪葉百合•老照片』→ 令人忍不住『存疑 / 好奇 / 興奮 / 追真 / 求證 』!? ~*•~*•~*•~*•~*•~*•~*•~*•~*•~*•~*•~*•~*•~*•~*•~*•~
-- 作者: 取酒獨傾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5:0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陳順勝[/u]在 [i]2011/08/19 04:27pm[/i] 發表的內容:[/b] 『存疑 / 好奇 / 興奮 / 追真 / 求證 』!? [/quote] 台灣早期植物調查,除了歐美幾個大家 應該還是後期日本調查的更詳盡,因為歐美過來的主要還是為了商業採集 還是要從日本文獻資料去查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6:4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取酒獨傾[/u]在 [i]2011/08/19 05:03pm[/i] 發表的內容:[/b] 台灣早期植物調查,除了歐美幾個大家 應該還是後期日本調查的更詳盡,因為歐美過來的主要還是為了商業採集 還是要從日本文獻資料去查 [/quote] 可惜我不識日文
-- 作者: mn2000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7:03pm
雜誌的圖5 大霸尖山霸基照片,應該是最近的照片,..西元1932年當時霸基應該不會有防風鐵柱及鐵鍊 陳大您好!2樓的照片是從大霸尖山的南面拍攝,當時登山隊應該由北面進入大霸尖山,會見到與雜誌圖5一樣北面霸基..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19 07:45pm
[這篇文章最後由陳順勝在 2011/08/20 03:27pm 第 1 次編輯]
* 終於搜尋找到 網訊 / 網資連結:大霸尖山及次高山連峰縱走記(三)--- 台灣山岳 第71期 APR-MAY, 2007 http://www.twmount.com.tw/Content/Content-List.aspx 71期 98 / 99 /101 頁 人文藝術寫山 大霸尖山及次高山連峰縱走記(三) http://www.twmount.com.tw/Content/Content-Detail.aspx?seri=2273&issue=71 原著/佐佐木舜一 翻譯/許維真 節錄校注.攝影/鄭安睎 行程資料 ◎時間:昭和七年七月十五日∼二十五日,共十一天。 ◎參照地圖:油羅山(番地地形圖)。 ◎參加隊員:佐佐木舜一、古平勝三、清水善次郎、河南宏、桑子政彥、由河友次、荻阪剛、福山伯明(從檜山到大霸尖山往返),新竹州竹東郡白蘭駐在所巡查大橋官龍氏、檜山駐在所巡查二木仁右衛門氏(和福山氏一起行動)。 ◎同行番人:竹東郡井上23名番人。 【內容摘要】 踏入夢中的無人之地 實在是絕世美景啊!附近連人煙都沒有, 只有被封閉在此的神秘森林,千年以來日漸茁壯。 我們站在這塊岩石之上, 深深體會這顆大山岩雄大、幽玄、只有神了解的心情。 【精采片段】 站上大霸體驗靈山幽玄 三十分鐘後站在最後的絕嶺上,向下一看,聳立的岩石尖角因為雲的來去,彷彿正在晃動,讓人心驚膽顫!到現在為止,我們所抬頭看到的那些山,現在都在腳下了。山巔上可以看到砂岩的切石,但卻是不規則的堆疊在一起;東側被新高麗柏和新高石楠花佔據了大片,西側是有點平坦的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寬約六七間、長約三十間。往東一些,新的二等三角標在半空中屹立不搖,中央傾斜的石頭上,山林課森林調查隊每一名隊員的名字,都被漂亮地刻在上面。前幾年生駒氏等第一次攀爬所立下的旗子,旗身已經消失,只剩下旗竿仍然朝南,徒留懷念。 ~*•~*•~*•~*•~*•~*•~*•~*•~*•~*•~*•~*•~*•~*•~*•~*•~ TEL : (02)2755-0088 FAX : (02)2703-3376 EMail : taiwanmt@ms24.hinet.net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20 05:40am
[這篇文章最後由陳順勝在 2011/09/08 07:36am 第 10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Amin[/u]在 [i]2011/08/19 07:14am[/i] 發表的內容:[/b] 陳大您好 想請教圖中百合照片是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所拍攝? 還是事後相關文獻重新編輯發行時所另找的扶佐圖片? [/quote] * 所以文章中『輪葉百合』照片來源 / 出處 → 必須請教『節錄校注.攝影/鄭安睎 ( Anshi ) 』先生。 [color=#0000FF]*冒險精靈-鄭安睎 (Anshi)個人網站: http://www.mounkey.com.tw/ [/color] ..................................................................................................................................... *冒險精靈-鄭安睎 (Anshi)[color=#FF00FF][size=4][u]留言版[/u][/size][/color] (不拘小節,請隨意:) http://www.into-adventure.com/guestbook/ ~*•~*•~*•~*•~*•~*•~*•~*•~*•~*•~*•~*•~*•~*•~*•~*•~ ◎網訊/ 網資連結: 冒險精靈-鄭安睎 (Anshi) http://www.into-adventure.com/about/%E9%84%AD%E5%AE%89%E7%9D%8E-anshi/ 鄭安睎 (Anshi) 專長 臺灣中級山、山區人文歷史調查、登山裝備研究 個人簡介 臺灣屏東縣人,1996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0年取得同校民族學碩士,2003年起攻讀民族學博士班。 擅長於臺灣史、原住民史、原住民舊社歷史考古等相關研究,曾研究調查清代「開山撫番」及數條日治時期「理蕃」道路,也重視日治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目前專注於國家政策與管理下之原住民傳統領域變遷,利用史料、田野調查與訪談與GIS地理資訊系統,研究臺灣原住民歷史與空間變化之關係。 近年來,也努力整理臺灣登山史與研究戶外裝備史。 ~*•~*•~*•~*•~*•~*•~*•~*•~*•~*•~*•~*•~*•~*•~*•~*•~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20 10:55am
[這篇文章最後由陳順勝在 2011/08/20 11:59am 第 1 次編輯]
1.2011/08/20 陳順勝 mail to 鄭安睎 (Anshi)』先生。 2.mail 原內文( 暫隱 )...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20 08:3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陳順勝[/u]在 [i]2011/08/19 04:27pm[/i] 發表的內容:[/b] *是隨手翻閱雜誌,無意中看到此篇文章:大霸尖山及次高山連峰縱走記 (3) [/quote] 大霸尖山及次高山連峰縱走記 (3) ---- 《全篇文章內容》: 原著/佐佐木舜一 翻譯/許維真 節錄校注.攝影/鄭安睎 [UploadFile=P153006201_1313843319.jpg][UploadFile=P153006202_1313843435.jpg][UploadFile=P153006203_1313843491.jpg][UploadFile=P153006204_1313843508.jpg][UploadFile=P153006205_1313843525.jpg][UploadFile=P153006206_1313843583.jpg][UploadFile=P153006207_1313843597.jpg]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21 07:34pm
◎細品原著佐佐木舜一先生文章中這段話:看到小霸尖`山在右手邊之後,我們更越過鞍部轉而向左,慢慢地來到東南角,從這個山稜起就要開始攀岩了。[color=#FF0000]在我們採集植物時,和植物沒有關係的人早較爬得老高 [/color] ;蕃人們從上面俯瞰,大聲對我們呼喊。 ◎78年後(2011/8/21)看文者,..不禁想問佐佐木舜一先生:西元1932年7月19日大霸尖山還有自然生長的野生『台灣原生種輪葉百合』?
-- 作者: mn2000
-- 發表時間: 2011/08/21 08:12pm
[這篇文章最後由mn2000在 2011/08/21 08:30pm 第 2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陳順勝[/u]在 [i]2011/08/21 07:34pm[/i] 發表的內容:[/b] ◎細品原著佐佐木舜一先生文章中這段話:看到小霸尖`山在右手邊之後,我們更越過鞍部轉而向左,慢慢地來到東南角,從這個山稜起就要開始攀岩了。在我們採集植物時,和植物沒有關係的人早較爬得老高 ;蕃人們從上 ... [/quote] 陳大,您好! 請參閱以下連結照片,可以大概了解以上文章描述的相對位置 [url=http://plant.climb.com.tw/modules/mediawiki/index.php/%E5%9C%96%E5%83%8F:IMGP5812.JPG]http://plant.climb.com.tw/modules/mediawiki/index.php/%E5%9C%96%E5%83%8F:IMGP5812.JPG[/url] 左側是大霸尖山, 右側是小霸尖山,遠處就是所謂的"次高山"雪山 上述描述是在大霸尖山右下方森林處.越過鞍部,左轉到大霸尖山的東南角.. 大概在這個位置 [url=http://plant.climb.com.tw/modules/mediawiki/index.php/%E5%9C%96%E5%83%8F:IMGP5851.JPG]http://plant.climb.com.tw/modules/mediawiki/index.php/%E5%9C%96%E5%83%8F:IMGP5851.JPG[/url] 以下由Google Earth節錄 [UploadFile=B9CFA4F91_1313929835.jpg]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21 08:51pm
[這篇文章最後由陳順勝在 2011/08/21 09:55pm 第 1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陳順勝[/u]在 [i]2011/08/21 07:34pm[/i] 發表的內容:[/b] ◎細品原著佐佐木舜一先生文章中這段話:看到小霸尖`山在右手邊之後,我們更越過鞍部轉而向左,慢慢地來到東南角,從這個山稜起就要開始攀岩了。在我們採集植物時,和植物沒有關係的人早較爬得老高 ;蕃人們從上面俯瞰,大聲對我們呼喊。 ◎78年後(2011/8/21)看文者,..不禁想問佐佐木舜一先生:西元1932年7月19日大霸尖山還有自然生長的野生『台灣原生種輪葉百合』? [/quote] * 台灣原生百合(5缺1)『入門必讀』!:各有其『照•居•色•性•評』! http://www.tbg.idv.tw/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46&topic=485&show=25 * 或許台灣原生百合不是(5缺1)→ 而是(6缺2)。不僅是『細葉卷丹』消失了,或許還有不為台灣人所知的『台灣原生種輪葉百合』也消失了。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1/08/21 08:51pm
但從內容中沒見到”車百合”的字眼 如果當年他們看到和日本本土相同或類似的花卉植物,豈能不留意? 如留心且拍了照,怎沒文字描述? 這是奇怪的地方
-- 作者: mn2000
-- 發表時間: 2011/08/21 09:12pm
找到了"佐佐木舜一"的相關資料 請參閱 [url=http://localhistory.enpurist.0lx.net/modules/tinyd4/print.php?id=21]http://localhistory.enpurist.0lx.net/modules/tinyd4/print.php?id=21[/url]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21 09:29pm
[這篇文章最後由陳順勝在 2011/08/21 09:57pm 第 1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mn2000[/u]在 [i]2011/08/21 09:12pm[/i] 發表的內容:[/b] 找到了"佐佐木舜一"的相關資料 請參閱 http://localhistory.enpurist.0lx.net/modules/tinyd4/print.php?id=21 ....................................................................................................................................................................... (三)學術登山 佐佐木舜一與日治時期臺灣知名的學者鹿野忠雄、森丑之助等同樣為研究而將足跡踏遍全臺。其熱愛登山,且在經常受囑託至各山區進行研究,在登山過程中亦關注周遭植被,蒐羅採集,是學術登山的典型人物。 [color=#FF00FF]其對臺灣植物界的貢獻,以近年重新發現的武威山茶為例可知其一二。武威山茶(Camellia buisanensis Sasaki in Trans)又名武威山烏皮茶、臺灣石筆木,歸類於山茶屬,為1931年佐佐木舜一在《台灣博物學會會報》中首次正式發表,但在此之後從未再見過此植物,一度被認為已絕種。2003年在屏東山區再度發現此株植物,並積極復育,2005年科博館於展出「福爾摩沙自然史─植物篇特展」,特別展出武威山茶展現復育成果。 若當初無佐佐木舜一的記載,臺灣是否至今日還不知道有如此特殊的植物存在。[/color] ....................................................................................................................................................................... 五、 小結 佐佐木舜一於21歲來臺,直59歲終戰後返國,於臺灣從事近40年的調查研究,可說是將其人生的精華都貢獻在臺灣,為臺灣留下許多珍貴的調查報告與相關研究。也因其在臺灣的調查成果,使其在日本對外戰爭時期陸續到東南亞等地考察並擔任相關要職。 在戰爭結束,佐佐木舜一返國後,因失去了調查的舞台,僅任職於私人公司的農場,直到1959年(72歲)因病退休。其自返國後未曾在日本期刊發表相關研究文章,致使日本學界對這位學者幾乎未曾聽聞,直到其過世後由大井次三郎 為其寫了一篇訃文〈佐佐木舜一氏の訃〉 才為其留下返國生活的紀錄,相對其於臺灣的豐碩研究成果,其黯淡的老年生活真令人感到不勝欷噓。 [/quote] [quote][b]下面引用由[u]陳順勝[/u]在 [i]2011/08/21 08:51pm[/i] 發表的內容:[/b] * 台灣原生百合(5缺1)『入門必讀』!:各有其『照•居•色•性•評』! http://www.tbg.idv.tw/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46&topic=485&show=25 [color=#FF4500]* 或許台灣原生百合不是(5缺1)→ 而是(6缺2)。不僅是『細葉卷丹』消失了,或許還有不為台灣人所知的『台灣原生種輪葉百合』也消失了。[/color] [/quote] * 真謝謝 mn2000 大大 連結:『佐佐木舜一—以臺灣為舞台的植物學者』。
-- 作者: 陳順勝
-- 發表時間: 2011/08/21 09:3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min[/u]在 [i]2011/08/21 08:51pm[/i] 發表的內容:[/b] 但從內容中沒見到”車百合”的字眼 如果當年他們看到和日本本土相同或類似的花卉植物,豈能不留意? 如留心且拍了照,怎沒文字描述? 這是奇怪的地方 [/quote] * 所以令人百思不解..! [quote][b]下面引用由[u]陳順勝[/u]在 [i]2011/08/20 10:55am[/i] 發表的內容:[/b] 1.2011/08/20 陳順勝 mail to 鄭安睎 (Anshi)』先生。 2.mail 原內文( 暫隱 )... [/quote] * 或許須等待 鄭安睎 (Anshi)』先生解惑吧...!
-- 作者: 野乙女
-- 發表時間: 2011/09/05 07:31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min[/u]在 [i]2011/08/19 06:43pm[/i] 發表的內容:[/b] 可惜我不識日文 [/quote] 請問這些日文文獻可到哪兒去查?謝謝!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1/09/08 06:55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野乙女[/u]在 [i]2011/09/05 07:31am[/i] 發表的內容:[/b] 請問這些日文文獻可到哪兒去查?謝謝! [/quote] 抱歉回覆晚了 也好久不見野乙女大大了... 我建議您可以先搜查一下當年這些在台灣從事植物資源調查的日本人人名,然後在日本的圖書館或舊書店去找. 我之前找歐美在中國從事植物采集的資料,包括他們八九十年前出版的書,都是從網上的二手書店去買來的 或許日文資料也可以如此進行
-- 作者: 野乙女
-- 發表時間: 2011/09/09 09:06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min[/u]在 [i]2011/09/08 06:55am[/i] 發表的內容:[/b] 抱歉回覆晚了 也好久不見野乙女大大了... 我建議您可以先搜查一下當年這些在台灣從事植物資源調查的日本人人名,然後在日本的圖書館或舊書店去找. 我之前找歐美在中國從事植物采集的資料,包括他們八九十年前出版 ... [/quote] Amin大大 好久不見 謝謝您的建議,網拍二手書有時還真能找到好東西,3Q!!
-- 作者: vtg8019
-- 發表時間: 2016/04/03 12:07pm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種百合的消息,好神秘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