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Teddy2006 由於牡蠣化石常常發現,於是趁著PaPa到七股潟湖調查雲母蛤的機會,我計劃進行現生牡蠣與牡蠣化石的結構觀察和比對,我取了一顆現生牡蠣養在容器裡,經過35天,牠終於死了,讓我可以觀察上、下殼的閉合,以及閉合肌等,我也對牡蠣化石進行比對,發現牡蠣化石多有柄,而現生牡蠣多無柄,是種類的關係?還是環境的因素?且讓我研究更多資料再說吧!先來分享一下我的觀察,也為這顆犧牲生命的牡蠣致敬。 牡蠣是雙殼綱,翼形亞綱,鶯蛤目,牡蠣科(Ostreidae),絲鰓類的外生型。 為了澄清牡蠣殼那一邊是左殼,那一邊是右殼,我先找到殼頂,然後努力的觀察牠的韌帶位置。把殼頂置於上方,韌帶置於下方,我發現樣本的右殼是固定於石頭上,而蓋子是左殼,這和王良傑傑老師的南瀛化石誌裡的左右殼分辨剛好相反,因此我暫時把固定於他物的那一片叫下殼,而蓋子叫上殼。等看過多一點的現生牡蠣再定論囉!
-- 作者: Teddy2006 蠣房,蠔山,蚝山 [url]http://blog.xuite.net/ccy1217/fossil/21873684[/url] 嶺表錄異記載●《蚝,即牡蠣也。其初生海邊,如拳石,四面漸長,有高三丈者,巉岩如山。每一房內,蚝肉一片,隨其所生,前後大小不等。每潮來,諸蚝皆開房,伺蟲蟻入即合之。海夷盧亭者以斧楔取殼,燒以烈火,蚝即啟房,挑取其肉,貯以小筐,赴虛市以易酒米。蚝肉大者腌為炙,小者炒食。肉中有滋味,食之甚即壅腸胃。」》● ↓下面是我採集的蠣房化石,分享給大家欣賞一下。(採集地:台南新化) [UploadFile=C4F7A9D01_1232168775.jpg]
-- 作者: Teddy2006
[這篇文章最後由Teddy2006在 2009/02/20 09:44pm 第 1 次編輯] [url]http://blog.xuite.net/ccy1217/fossil/22277461#11981900[/url] 大牡蠣(Crassostrea gigas),又稱真牡蠣或巨牡蠣 ↓古代的牡蠣真是大,有300mm長,在台南新化發現的,發現位置離海的直線距離有25km,海拔約60m。現生牡蠣大概只有90mm以下,但貝殼構造基本上是一樣,如果活的夠久,我想也會長到那麼大。 [UploadFile=B27BA5CDA8dC4F71_1235137160.jpg]
-- 作者: jonathanku
樓主很厲害喔。
-- 作者: Teddy2006
[quote][b]下面引用由[u]jonathanku[/u]在 [i]2009/02/25 11:35p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leyy
牡蠣真是美味又令人好奇的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