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focus
[這篇文章最後由focus在 2005/12/28 04:22pm 第 1 次編輯] 一、細菌性鰓病:這類的鰓病的傳染性非常高,一般發病約三~五天就會陣亡,主要是由於長期的水質不良所造成,病魚的症狀,除了會很喘之外,注意觀察其魚鰭的部分,多半會有充血現象,且透明度也變差,變成有些白霧狀,多半會沈底,另外我們可以將病魚撈出,打開其鰓蓋,看看魚鰓,也會發現鰓的邊緣會變白(爛掉了)且會隨病情的嚴重程度由外而內增加,一般超過一半時魚通常救不太回來。 二、原蟲性的鰓病:這類的病發病時間較長,魚在後期反而會抬頭,或浮到水面上喘,而魚背的部分會逐漸變瘦食慾也會減低,這也與長期的水質不佳有些相關,我們將病魚的鰓蓋打開,會發現鰓不一定會變白,但會發現鰓絲內有許多像沙子狀的東西,這就是原蟲了。 三、鰓吸蟲:這是最容易觀察到的鰓病,發病狀況與上面很像,但會發現魚鰓的開合很誇張,好像閉不起來一樣,將病魚撈出,會發現鰓內或邊綠有時會有一條條的白絲(鰓吸蟲)。 四、中毒(嗆傷):這種病多半是因魚游至有毒物質濃度高的地方時,被嗆傷了,如:葯物、亞硝酸、氨等,此時我們會發現魚會突然打轉(抽搐),體色突然變深或變淺,最重要的是瞬間發生的,因金魚對毒物的耐受度較高,所以在金魚身上較少發生,但在鯛或坦干依克湖等長期須在低亞硝酸的魚來說非常易發生,而我們可以將病魚的鰓打開來看,會發現好像正常魚一樣,這種現象就像我們人的肺被嗆傷一樣。
-- 作者: pinkyyu 講的很詳細 , 收下 !! (T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