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Hsu
-- 發表時間: 2004/01/28 07:49pm
幾天前爬七堵的瑪陵尖,對於這裡"N堵"的疑問又浮現在腦海 在我讀書時一些民間文史工作者或出版書籍普遍是寫堵 日本人 ......甲午戰後,清廷割臺...等等,寫得可歌可泣 我也就這麼認為持續了十幾年 無意間在一次的展覽上看到一張 光緒五年的地圖,上面清清楚楚寫著 五堵 六堵 七堵 八堵的地名 王八蛋哩...日人侵台是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事,何來光緒五年的地圖已經設堵防日本人? 我開始重新找相關訊息...原來人家早改成堵 西仔反或堵 原住民(平埔族) 堵西仔反(帝國主義列強)也有疑問,台北城是光緒五年才規劃興建的,何有城未建已經在遠方設防的道理? 所以現在幾乎都是寫 堵蕃(平埔族)...這點我不敢否認 但我很懷疑當時平埔族對漢人還有如此大的力量 北淡之間只有個 "竹圍" 文山地區也只是個 "木柵",這裡的平埔族"兇"到要設這麼多防線? 或許大家是受早期 堵 日本人的影響,一直將"堵"字解釋成堵某一"外力"吧 如果我們跳脫這個枷鎖,換另一種思維呢? 或許是清廷在官道上設置的路障或驛站 也許與人無關,是一種對抗大自然的設施(防洪水) 各位以為如何?很希望能見到其他的看法
-- 作者: Gryffindor
-- 發表時間: 2004/01/28 11:10pm
<A href="http://www.center.kl.edu.tw/~roger/k1/k16.htm#top"><FONT color=#ff9fcf size=3>地名緣由</A>
-- 作者: 老洪
-- 發表時間: 2004/01/28 11:17pm
這些地名的由來,我其實也悶很久了,只是無從查起來由…… 以現代的交通來看;嘿嘿~~~~一路堵,還滿貼切的!^_^
-- 作者: 福勞爾
-- 發表時間: 2004/01/29 00:14am
拜讀大作有關"堵"的探討,上網找了一些資料如下: http://gis.tpc.gov.tw/Human2/County/Town/Shiji/HistoryContent.html http://www.center.kl.edu.tw/~roger/k1/k13.htm 個人比較贊同後者的說法: 1.因地形而命名者固所在多有,但光緒十年中法戰爭,劉銘傳來台從事防務時已有在八堵 等地設防的文獻記載,可見此前已有"堵"的名稱. 2.日人在1895年由澳底登陸時,是由一台人引路至台北城,並未有太多戰鬥,所以認為也不 太可能防日人.(16世紀末葉,日人雖曾侵台,但主要在雞籠.大員.打狗沿海港口,五堵至八堵均在內陸,不太可能與日人有什麼衝突.) 早期漢人來台開發,主要是與原住民爭地,為防原住民的襲擊,所以以木.竹及石圍成柵欄或石牆作為防範,日後也因此形成聚落.村莊,便以此為地名.如木柵.竹圍.石圍牆等等. 而序號則代表著開發的先後,如新店地區有頭城.二城(又稱雙城).三城.四城.. 所以:"堵"應該是早期先民開發時防止平埔族攻擊的防隘. 個人看法而已,希望還有其他人繼續提供不同見解.
-- 作者: Hsu
-- 發表時間: 2004/01/29 00:45am
嘿~ 福勞爾兄的第一個連結我是第一次聽說 但很有説服力,可能信亦高 我就是看了基隆地名由來才起疑 漢蕃相爭而設堵我不敢質疑 但扯到宜蘭頭城...北宜公路四堵...所以五堵 六堵... 實在太牽強 想一下...基隆---台北間開發較早還是宜蘭? 何以堵的順序顛倒
-- 作者: 福勞爾
-- 發表時間: 2004/01/29 09:27pm
十七世紀的明末就已有西班牙和荷蘭人占領基隆.淡水並開發,而吳沙開蘭是在十八世紀後期,為什麼"堵"會由宜蘭經坪林.台北往基隆方向數起呢 ? 這個問題非常好!我也很好奇,不知有沒有學者或文史工作者研究.. 這個網頁有段文字,對"堵"有一些說明,可惜還是沒有解答... 轉貼自"源"http://vm.rdb.nthu.edu.tw/taiwan/32/main1-32-1.html
-- 作者: Hsu
-- 發表時間: 2004/01/29 09:58pm
約廿年前就有人寫書並借介紹 堵 圍 結 城...等等 大致上都與"漢蕃"土地開墾有關 文中有舉例 五堵~八堵 ,此外 坪林有四堵 宜蘭有 頂堵 二堵 三堵 但並未將這些堵依序排列及交代它們之間是否有關 基隆地名那篇的作者可能根據此將內文寫上並加上相關性? 不知是否另有深入研究或只是自行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