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yecc
-- 發表時間: 2003/07/20 09:41pm
綠竹林內拍的,什麼蝶?
-- 作者: cck23142
-- 發表時間: 2003/07/20 09:49pm
鳳眼方環蝶. 貼張剛羽化的
-- 作者: yecc
-- 發表時間: 2003/07/21 12:33pm
謝謝cck兄你拍得好漂亮!原來竹林內許多蛹都是牠的。
-- 作者: philiplo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0:00am
這種台灣的新移民似乎在當地生活得蠻寫意的 短短幾年就變成常見的蝶種, 感覺上好像比香港更普遍.....我最多在一個地點只看到三隻......
-- 作者: Chandaiman69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2:51am
在六十年代時 我在香港捕蝶 卻不是太普遍 秘訣是要用網的柄 見到竹叢就拍打 往往會趕出一兩隻
-- 作者: philiplo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7:37am
60年代........是老前輩耶....... 我的"弄蝶"生命是從80年代開始, 國小的時候....... 不知60年代的香港蝶相和現在差多少? 因為有些在貝殼書裡的蝴蝶現在已是難得一見, 雖然我在這幾年密集式尋蝶也沒見到一隻...... 69兄應該是69叔了.....哈哈
-- 作者: Zygamann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7:51am
我很喜歡香港, 九龍和新界的自然環境 雖然一般來說香港的環境運動起步較晚 不過相較於相臨的廣東, 那真是好得太多了 比較一下大嶼山附近任何一個小山頭, 和廣州白雲山機場旁邊的小山 就知道植被品質差多少
-- 作者: philiplo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8:14am
對對....... 不過你可知道四五十年前的香港山野也是光禿禿的 可幸的是樹林越來越成熟而香港的蝶相好像越來越好 我正找算到大嶼山尋蝶 找找東亞矍眼蝶.......因為有些懷疑牠的真正身份........
-- 作者: Zygamann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8:55am
我到香港幾次的感覺是, 香港的森林結構似乎還是以次生林居多 有一些成熟森林的指標性樹種倒是不常見 (如金縷梅科的紅苞木, 或稱紅花荷) 蝶種的密度很高, 不過仔細看一下蝶種組成與寄主植物的需求 會發現次生林一樣可以提供這樣的環境 以香港的鳳蝶來說, 所有種類的寄主植物多半都是陽性, 速生植物 成蟲也可在小苗上產卵, 不過以鳳蝶來觀察森林環境品質比較不準確 或許用灰蝶科與蛺蝶亞科會好些, 因為牠們的部份類群對於森林環境的敏感性與依存性較高, 尤其是取食桑寄生科, 檀香科, 蘭科, 榆科的種類
-- 作者: Chandaiman69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9:45am
六十年代的冬天還很冷 不像現在的暖和 所以從印支粵東以及菲律賓來的迷蝶 也有機會住下來繁衍 所以現時有很多品種是 Elliot, Kershaw 見不到的 比如來說, 楊建業在 2001 年傳了 Arhopala pseudocentaurus 給我 我找了東南亞的東西才找到
-- 作者: philiplo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5:1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Zygamann[/u]在 [i]2003/08/31 08:55am[/i] 發表的內容:[/b] 我到香港幾次的感覺是, 香港的森林結構似乎還是以次生林居多 有一些成熟森林的指標性樹種倒是不常見 (如金縷梅科的紅苞木, 或稱紅花荷) 蝶種的密度很高, 不過仔細看一下蝶種組成與寄主植物的需求 會發現次生林一 ... [/quote] 沒想到你對香港生態的了解比我這個香港人更多 :em04: 香港的原生植被在英國人來到之前就已所餘無幾 再經過二戰的洗禮, 我想只有無人能達的山崖才有可能有一點點殘留 鳳蝶的case也蠻認同, 因為有些蝴蝶書指出不少Papilio都是典型的林區品種 可是在香港卻隨處可見.......也許是因為柑橘園和住宅的年桔提供了不少食草 取食桑寄生的蝴蝶也許是香港較成熟林區的指標, 不過在廢棄的柑橘園往往亦 長了不少桑寄生......個人的感覺Prioneris, Dichorragia, Sephisa, Dodona, Hasora, Arhopala等屬的蝴蝶亦可能是本地成熟樹林的指標 不過跟台灣相比的時候, 會有些有趣的發現 例如cama是台灣的Athyma中最常見的其中一種, 在台北市區也有 在香港卻只能在相對林相成熟的一座山上找到....非常稀有........
-- 作者: philiplo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5:2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Chandaiman69[/u]在 [i]2003/08/31 09:45am[/i] 發表的內容:[/b] 六十年代的冬天還很冷 不像現在的暖和 所以從印支粵東以及菲律賓來的迷蝶 也有機會住下來繁衍 ... [/quote] 這兩年pseudocentaurus 在香港北區多得很....... 我前陣子在八仙嶺一天可以看到廿來隻........ 而Hasora taminatus也在北區被"重新發現"了 相對來說, 有些以前出現過的蝴蝶現在好像消失了 <==迷蝶不算 例如Flos asoka, Arhopala rama 和 paramuta, Horaga albimacula, Catochrysops, Castalius, Badamia, Halpe porus, Appias等等........... 這些對我來說已經是傳說中的蝴蝶........看蝴蝶看了十幾年, 加上這兩年密集式的觀蝶 連牠們的"腳毛"也沒見過......... 69叔以前有遇過牠們嗎?
-- 作者: Zygamann
-- 發表時間: 2003/08/31 07:19pm
所以我們談蝶類多樣性的時候 不能只看蝶種密度 還要看與植物依存的程度和蝶相形成的因素 去年我在丹麥開會的時候 有些在印尼長期研究的德國工作者就提出 有時候多樣性會是一種假相 因為在林緣的蝶類, 會利用多種棲地的蝶類, 會遷飛的蝶類ㄝ還有容易被看到的蝶類比較容易被調查到, 多樣性高, 並不能直接代表環境品質穩定或是"好"
-- 作者: 集虫儿
-- 發表時間: 2003/08/31 10:06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yecc[/u]在 [i]2003/07/20 09:41pm[/i] 發表的內容:[/b] 綠竹林內拍的,什麼蝶? [/quote] 此种原来不是本地种类呀!早在三、四年前与王效岳先生交换所需标本时,他说要大陆云南的此种,要想定一台湾产的此种新亚种,不知他发表没有呀?
-- 作者: Zygamann
-- 發表時間: 2003/08/31 10:19pm
發表了 但 日本蝶類學界對此有"客氣"的評論
-- 作者: philiplo
-- 發表時間: 2003/08/31 10:44pm
聽說台灣找到的個體跟香港產的亞種很接近 很有可能是從香港"偷渡"到台灣的
-- 作者: Chandaiman69
-- 發表時間: 2003/09/01 03:16am
[這篇文章最後由Chandaiman69在 2003/09/01 03:22am 第 1 次編輯]
Philip, 你說的除 Catochrysops strabon 外, 全部都未曾是常見種 ! Catochrysops 以前卻是經常有的, 我以前經常出藍塘道, 寶雲道一帶捕蝶 可以說是很多的 你有 Marsh 那本 HK Butterflies 嗎 ? 1960 出版, 我老爸在 1965 花 $20 買給我的 現在還珍藏著, 快40年了 我的細女在 UBC 圖書館借了本 1907 出版的 Butterflies Of HK & SE China by J E Kershaw 上面還有 HK Legislative Council Library 的印鑑 全給我掃瞄了, 因為有錢都買不到的 Discophora 我看未必是香港過去的 因為這傢伙很懶的, 從不遠飛 我想是從福建廈門過去的機會大一點 台灣的我想不會是新亞種 應和香港大陸的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