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四物湯
-- 發表時間: 2009/03/06 05:03pm
板上各位大大 我想做一個研究調查題目, 調查台灣原生小毛氈苔與其他各地的小毛氈苔型態上的差異, 以和澳洲、日本、中國大陸南方的小毛氈苔做區別, 以避免將來因外來種入侵,雜交後造成本島原生毛氈苔的滅失, 這是有許多先例的,舉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便是台灣原生土狗, 因雜交後,台灣已無所謂的原生種土狗了, 有的也只是找最接近的型態,不斷進親交配而產生的, 其中許多珍貴的基因已逸失了......, 目前敝人約略的想法是有花色,植株大小可做區分, 想請板上各位大大提供一點線索, 若您有種植台灣原生種,可確定其植株是由野外而來, 可否說明一下其採得位置,花色、成株直徑等訊息 譬如:大屯山區 粉紅色花 植株直徑約5公分 另若有板上大大於山區有看到野生植株, 也可提供相關訊息給我, 不必說明詳細地點, 以免其棲地遭受破壞 再次感謝各位大大的配合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9/03/06 08:53pm
你要做這個研究的話, 還得取得國外的品種, 否則沒得比較. 而且要比較得很細部才看得出差異, 因為小毛氈苔的花色就只有粉紅和白, 外國也都是如此的. 或許花瓣的深淺有差異, 但那個很難定量來描述. 我想還是用分子生物學才比較容易比得出差異吧!
-- 作者: 四物湯
-- 發表時間: 2009/03/06 09:21pm
教主您好 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 的確以分子生物的角度去做DNA sequence是最精確無誤的, 比對國內外毛氈苔基因上的差異性以分類, 但是這還只是理論性的階段, 現今分類學上的分類仍然是以型態上的差異為主要區分方法, 輔以植物解剖觀察其構造上的差異, 至於國外品種屆時我會在想辦法去克服此部分問題, 現今我的構想是本島內會不會有分出許多亞種, 甚或是金門、龜山島又或許與本島有些許差異, 這都是我想去深入了解的內容。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9/03/06 09:35pm
不過我覺得做這個題目不是很好... 因為光是你取得台灣幾個地方的Drosera spatulata就會花掉你很多的時間, 要取得國外的個體更難, 因為用買的不會有明確的產地, 去採集的話代價太高. 除非有國際間的學術合作才比較有希望. 而且, 你還必須要能提出為何一定要拿Drosera spatulata作為研究對象的有力理由, 別人(像是教授)一定會問你何不做其他重要植物而非得要做這種不引人注意的植物, 畢竟有限的研究經費當然只能優先研究對人類比較重要的課題, 而不是只滿足研究者私人的喜好.
-- 作者: 四物湯
-- 發表時間: 2009/03/06 10:11pm
謝謝您的建議, 目前仍在構想階段, 或許也是一個窒礙難行的題目, 需要大大們的諸多建言, 我也知道許多題目與計畫皆要對人類有助益才會吸引老闆的支持, 但也有許多研究真的就是基於保育的觀念, 譬如有學長在研究台灣的毒蛇, 還有研究瓶鼻海豚的, 雖然他們過的很苦,但是卻很充實快樂, 所以我想研究的題目, 是我目前想到的且感興趣的, 或許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滿足我個人的喜好吧! 畢竟是目前沒人做過,但我認為似乎可以做的題材, 但是真的很困難的話, 我也會適時的轉換方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