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biosaa Baskin, C. C., P. Milberg, L. Anderson , J. M. Baskin. 2001. [b]Seed dormancy-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requirements of [i]Drosera anglica[/i], an insectivorous speci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b] Acta oecologica 22:1-8.
D. anglica 生於北半球,在歐洲、北美、亞洲、夏威夷山區皆可發現其蹤跡。D. anglica的種子需要經過冷積層,並在適當的溫度下才會萌發。根據前人研究,種子必須在潮濕的狀態下處理才有效,乾燥的環境無法打破休眠。多數的毛氈苔種子為光發芽性,無光的狀態下無法萌發,不過有些[i]D. intermedia[/i]卻必須在黑暗的環境才會發芽... 本文作者在1997、1998、1999年以[i]D. anglica[/i]的種子做了三次打破休眠的實驗,這邊針對1999年的結果,也就是我需要的資料作介紹。 1999年作者將[i]D. anglica[/i]種子在光或暗的環境下,以5/1ºC的冷積層處理18週後,移到光或暗的環境,處理溫度分別為15/6ºC、20/10ºC、25/15ºC,然後在第二、四週後調查發芽百分率。以上描述如果聽不太懂的話,可以用下面條列表示: [color=#808000]光照[/color]、冷積層處理18週後 → [color=#808000]光照[/color]、15/06ºC培養2週 [color=#BF0000]黑暗[/color]、冷積層處理18週後 → 同上 *5/1ºC即日溫5ºC,夜溫1ºC,其他的以此類推 [b]然後發芽率如下:[/b] [color=#BF0000]黑暗[/color]、冷積層處理18週後 → [color=#808000]光照[/color]、15/06ºC培養2週 → 0% 根據本文的引用文獻,冷積層的有效溫度在0~10ºC之間。如果可以在冰箱加個燈,讓種子在有光的環境下冰18週後,拿出來在15~25ºC的環境下等個4週,發芽率再差也有85%以上。不過應該沒有人家裡的冰箱還加個燈,所以,在黑暗的環境中放18週,拿出來在20~25ºC的環境下等個4週,發芽率也可以有80%以上囉!這篇只有追蹤4週的發芽狀況,說不定放久一點,發芽率就變100%了也不一定 @ˇ@" [i]D.anglica[/i]屬寒溫帶毛氈苔,根據記載,它和[i]D. rotundifolia[/i]、[i]D. intermedia[/i] 產地有所重複,而後兩款毛也需要冷積層打破休眠。根據這篇文章,應可使用相同的方法來處理種子。另外冷藏之前先消毒,可以避免18週後打開來,發現種子竟然長毛了...。 最後感謝這篇文獻的作者們,讓我找到冰毛種子的參考溫度及時間,毛氈苔休眠的學術文獻還滿難找的啊QQ"
我要熱積層和GA的資料QQ|||
-- 作者: ㄚ熊 謝謝分享, ~~~直接進植株比較快~~~XD
-- 作者: cyriax
要這麼麻煩喔!! 難怪上次買的種子全槓
-- 作者: csyin
這種文獻當然難找, 因為學術價值很低, 就不會有人去發表了. 另外, 也不用追求100%的發芽率,
-- 作者: biosaa
[quote][b]下面引用由[u]csyin[/u]在 [i]2010/03/23 11:33pm[/i] 發表的內容:[/b] 雖然毛類打破休眠的資料不多,不過昨天已經找到一些其他要熱積層和GA處理的文獻了,如果裡面有西澳的種類,以此類推就可以拿來嘗試西澳毛的打破休眠囉^^ 發芽率有80%其實還滿高的,不過教主有問題的種子是怎麼回事啊?種下去長出小蘿莉嗎...
-- 作者: csyin
喔...囧 所謂有問題的種子是...
-- 作者: fierycloud 會不會有需要煙薰的?
-- 作者: biosaa
球毛有提到一些關於煙燻的處理
-- 作者: 什麼
我有敷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