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 骨質疏鬆症患者
塔內植物園[ 鳥類 ]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這是什ㄇ鳥蛋?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90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可以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禁止
  • 音樂標籤  : 禁止
  • 文字大小  : 允許
  • 積分標籤  : 禁止
  • 保密標籤  : 禁止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字型樣式:  字型大小:  顏色: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文章一覽:這是什ㄇ鳥蛋?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Dragon 發表於: 2004/08/31 07:42pm
    真正是鵪鶉生的吧..看過市場賣的鵪鶉蛋有蛋殼說..
     
    katietlin 發表於: 2004/08/26 01:16am

    請問一下
    我們平常吃的鵪鶉蛋
    就是市場賣的
    或是宴席吃的
    是真的鵪鶉蛋嗎

    那個使用量應該很大
    以前都以為有養殖場專門養鵪鶉生蛋
    但是 聽有些人說
    那不是真的鵪鶉蛋
    是人造的
    是真的嗎

    這疑問放在心裡好久了
    請知道的前輩說明一下好嗎
    謝謝囉
     
    yani 發表於: 2004/08/21 08:39pm
    請不用客氣。

    我想野外繁衍而且被暱稱為『鵪鶉仔』的應該不是家鶉而是普遍分佈的棕三趾鶉;如果是養殖被逸出的鵪鶉,那應該經常會被到處亂竄的鳥友觀察紀錄;絕不致於連續數年沒有人在野外看到,後來零星幾筆大多是過境期在野柳等地被紀錄到。
     
    jinshr 發表於: 2004/08/21 08:17am
    真是...不好意思...

    受教了...
    所以現在在野外繁衍的大都是家鶉囉!!!


    謝謝yani大大...
     
    yani 發表於: 2004/08/20 09:13pm
    台灣地區鵪鶉之分類與現況
    The Taxonomy and Status of Japanese Quail( Coturnix japonica) in Taiwan

    陳得康

    原載於自然保育季刊1997年3月號 第17期
    http://www.tesri.gov.tw/content6/edit17c5.htm

    自從1863年史溫侯在臺灣首度發現鵪鶉,並將牠定位為「留鳥或冬候鳥」以來,關於鵪鶉的訊息似乎愈來愈少,也愈來愈不明確。1988年,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所出版的「臺灣野鳥名錄」中,鵪鶉的生息狀況已被列為「狀況不明」,而1995年,新版「臺灣野鳥名錄」更因「1990∼1994年五年內均無記錄」,致令人驚愕地暫時將鵪鶉剔除。難道,臺灣果真僅存馴養的「家鶉」,野生鵪鶉都絕跡了嗎?牠的生息狀況到底如何?

    在深入探索此一問題之前,首先,必須先將存有爭議的鵪鶉鳥類學分類地位設法釐清,才能儘量明確地描繪出其在臺灣地區的生息狀況。

    根據文獻顯示,鵪鶉為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以及非洲的小型雉科鳥類。一般而言,地理分布如此廣泛的鳥種,由於適應各種不同環境的複雜變異,經過長期天擇演化之後,外表形態上難免出現歧異而分化出不同的亞種。假若生態隔離的演化效應充足,則新種亦極有可能形成。

    而遍布歐、亞、非三洲的鵪鶉,即因在不同分布區存有些許形態上的變異,致其分類方式經常引起爭論。不過,目前多數學者均同意將原屬同一種群的鵪鶉,重新區分成兩個獨立的分類群:一為歐洲、非洲和西亞的普通鵪鶉( Coturnix coturnix Linna-eus) , 喉為黑色;部分學者又將牠再區分成指名亞種 ( C. c. coturnix) 和非洲亞種( C.c. africana ) (或者其他更多的亞種)。另一為東亞的日本鵪鶉( Coturnix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喉為栗褐色。

    日本鵪鶉應否如前述與普通鵪鶉區分為不同的種群,或被視作普通鵪鶉的一個亞種( C.c. japonica) ,向來即是爭議的關鍵,同時也是部分文獻中學名、英名引用混淆的主要原因(表一);不過,根據Knystautas( 1993) 、 Sibley和 Monroe( 1990) 的說法,由於該兩者的鳴聲差異極大,而且繁殖區域在蒙古等地方呈現明顯地共域重疊,意味著彼此的生態、行為或是生殖機制可能已經產生相當的隔離,因此將牠們視為各自獨立的鳥種應該是可被接受的事實。

    表一.歷年文獻所載鵪鶉於臺灣地區之生息狀況及其採用之英名與學名

    (請參考第十七期保育季刊第32頁至34頁)
    為了瞭解出現於臺灣地區的鵪鶉究竟是屬於普通鵪鶉或是日本鵪鶉,特別將其全球分布狀況羅列如下:

    一、普通鵪鶉Common Quail( C. coturnix)

    指名亞種 ( C. c. coturnix)
    (1)繁殖區:位於歐洲、北非和西亞:包括英國、歐洲中南部向東經前蘇聯西北部、中部,延伸至西伯利亞中西部和西南部,大西洋東岸的亞速爾、馬得拉、加那利與綠角等群島,非洲西北部及沿地中海北緣區域,土耳其,中東,阿拉伯中北部,伊朗北部和西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新疆西部和西北部以及蒙古等地區。

    (2)度冬區:位於歐洲南部、北非和亞洲西南部: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區、阿拉伯半島、印度、西藏南部、緬甸、泰國西北部、寮國北部等。

    非洲亞種( C. c. africana)
    (1)繁殖區:位於非洲東南部:包括薩伊中部和東部,烏干達,蘇丹東南邊緣,衣索比亞與肯亞向南到南非南部,那米比亞西南部,印度洋西岸科摩羅、馬達加斯加以及模里西斯等群島。

    (2)度冬區:非洲,北到安哥拉與薩伊南部。

    二、日本鵪鶉Japanese Quail( C. japonica)

    (1)繁殖區:位於東亞;包括西伯利亞東南部,庫頁島,千島群島南部,日本北海道至本州中部,蒙古北部,中國東北、河北北部、山西、陝西和山東,以及韓國等地。

    (2)度冬區:位於亞洲南部與東南部;包括中國黃河以南,四川、雲南以東各省,海南島,臺灣,日本本州南部、四國和九州,菲律賓,香港,緬甸,泰國西北部,寮國北部,越南中北部以及印尼等地(圖一)。

    過去,有許多人因為鵪鶉略胖的外形,以及久經馴養的歷史,而忽略了牠其實具有長程遷徙的習性,甚至還誤解牠是臺灣地區常年棲息的留鳥。事實上,由兩種鵪鶉分布的情形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分布臺灣地區的鵪鶉在分類上應屬「日本鵪鶉( Japanese Quail C. japonica) 」的度冬族群;即使將牠視作普通鵪鶉的一個亞種,亦應為鵪鶉日本亞種( Common Quail C. c. japonica) 。

    過去三年間(1994∼1996年),筆者因緣際會,很幸運地曾見到這種小巧可愛的雉科鳥類,並且獲得四筆紀錄(表二)。由於日本鵪鶉的度冬區涵括了中國大陸南部、日本、臺灣、菲律賓與印尼,因而出現臺灣地區的日本鵪鶉除度冬族群外,亦應有相當比例屬於遷徙途經的過境族群。根據日本野鳥學會的資料顯示,在日本北部繁殖的鵪鶉約在10月左右會向南遷移,並於翌年4月北返繁殖地。據此印證個人所僅知之記錄,恰巧發現三筆乃分別得自鵪鶉之春、秋過境期間;故筆者大膽地推測,目前日本鵪鶉在臺灣地區極有可能為「稀有的春、秋過境鳥,而更少量的族群則會滯臺度冬」。

    其實,鵪鶉是一種活動於荒野草地,習性隱密而不喜高飛的鳥類,即使危機臨身,亦總是在草叢之間閃躲;尤其是非繁殖季節,牠完全不像繁殖期間經常引吭高歌,因而在度冬地區非常不容易發現。這可能便是過去臺灣地區少有記錄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許多人刻板的印象裡,鵪鶉彷彿如同家雞、鴨、鵝等是種專供射獵、豢養與食用的鳥禽,早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小部分。譬如距今五千多年前,聞名遐邇的古埃及金字塔內,即繪有琳琅滿目人類狩獵和食用鵪鶉的石刻壁畫;而春秋時代的詩經當中,亦曾記載關於鵪鶉的文字。可是非常令人惋惜地,雖然文明遺跡均在在彰顯著鵪鶉與人類的歷史淵源,但長久以來,由於嚴重短視及漠視的結果,鵪鶉的棲息環境迅速劣化,棲息地逐年減少;再加上牠仍被許多國家列為重要的狩獵對象,遭到無限制地大肆濫捕(30年代日本每年平均獵殺20∼50萬隻;中國大陸50年代亦維持大約20萬隻的出口量),根據文獻顯示,繁殖力強盛的鵪鶉,在各地野外的族群量竟已顯著地降低。或許,這也是目前臺灣不易見到日本鵪鶉的其中一個緣故。

    近十多年來,許多鳥類就像鵪鶉一樣,由於全球環境劇烈變遷與遭受過度獵捕的結果,以致族群數量於波動當中逐年下降。而受到農業與化學藥劑普遍濫用的影響,牠們位於田野的棲地更是屢遭蹂躪,生存繁衍飽受危機。因此,全面性地省思與關注,設法改善受害環境,以拯救瀕危鳥類,已經顯得相當迫切而有所必要。尤其世界上還有許多地區長久以來無所節制地濫捕,更應善用自然資源保育的觀念,實施合理的管理,以保永續經營。

    衷心期望,那許許多多曾經不按自然演化史腳本演出的物種絕滅悲劇,莫再持續地上演;一如1914年,最後一隻曾經蔽空的美洲旅行鴿辭世落幕,所引起無數地惋歎一般!難道,我們還要令鵪鶉成為下一聲幽長而無奈嘆息的主角....?
     
    yani 發表於: 2004/08/20 09:12pm
    因為鵪鶉略胖的外形,以及久經馴養的歷史,而忽略了牠其實具有長程遷徙的習性,甚至還誤解牠是臺灣常年棲息的留鳥。

    (以上節錄自陳得康先生的文章:台灣地區鵪鶉之分類與現況)

    許多人是否因為對鵪鶉先入為主的錯誤印象以為鵪鶉在野外應該很普遍容易看到,因而把類似的鳥類,如普遍的留鳥『棕三趾鶉』、稀有的留鳥『小鵪鶉』、『林三趾鶉』統稱為鵪鶉還待求證,但是鵪鶉在野外確實非常稀少而且是會長程遷徙的過境鳥。

    同樣問題也在紅鳩身上出現。紅鳩是普遍分佈的留鳥,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台灣都市田野、海濱、低海拔山區發現;但是春秋候鳥遷徙季節經常可以在蘭陽溪口一帶海邊出現成千上萬的紅鳩族群,紅鳩是否部份會遷徙到日本、琉球一帶不得而知,除非做繫放否則只能猜測。

    有關鵪鶉的資料,請參考原登載於自然保育季刊1997年3月號 第17期由陳得康先生撰寫的文章:

    台灣地區鵪鶉之分類與現況
    http://www.tesri.gov.tw/content6/edit17c5.htm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 摩尼網
    程式版權所有: 雷傲科技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塔內植物園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