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 色彩繽紛的水中天堂
塔內植物園[ 水族世界 ]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原產地一問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90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可以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禁止
  • 音樂標籤  : 禁止
  • 文字大小  : 允許
  • 積分標籤  : 禁止
  • 保密標籤  : 禁止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字型樣式:  字型大小:  顏色: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文章一覽:原產地一問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秋群 發表於: 2007/11/26 08:29pm
    血紅龍:
    牠的分佈一般是在卡普林斯河流域的中上遊較為廣擴的潭區或小湖區,血紅龍的特徵可以從二方面來辨識,體型與鱗片的表現,在體型上,一般以圓鈍砲彈型居多,會有這樣的體型表現主要係因為生長環境的關係,血紅龍的獵食行為以速度追食為主,所以需要較為流線的體型,牠們的主食為小魚及小蝦等水生動物,在鱗片的表現上面,血紅龍的主色系分為三次發色模式,主色會蓋滿整片鱗片,但牠的發色一般以黃橘開始,小魚整隻黃黃的,很容易與黃金紅龍混淆,差異仍在於鱗片的表現上,若仔細觀察第一次開始發色的血紅龍,我們可以發現他的鱗片上的黃色相當厚實,蓋過整個底色,而黃金紅龍則沒有這樣的表現,而且血紅龍的發色是呈現整隻發色的模式,所以一開始並不討喜,簡直是養隻黃龍,當飼養到幼龍成長為亞成龍時,會發第二次色,此時在厚厚黃黃的鱗色上,會再發出一層橘紅色的色彩,在這個時期,有人會認為牠是隻橘紅龍,而這個色系會持續至八至九歲,當最後一次發色時,會在第二次發色的橘上整個轉變為深紅色,才完成整個發色,時間上是很長的,但也因為這個原因,並不受市場歡迎,而走出種魚的行例之中。道理很簡單,當貿易商至魚場選魚時,誰會希望挑到一隻整隻黃黃的小魚,當一線水族館捉這類的魚去賣時,跟顧客說養到最後一定紅,誰會相信?所以以前有些故事,當魚隻養了幾年後還不紅,飼主拿回水館換魚,沒想到幾個月後,這魚發出整片的大紅色,這說明了血紅龍後期發色的原理。因為走出魚場種魚繁殖行例,目前血紅龍幼魚極為稀少。


    辣椒紅龍:
    分佈於卡並林斯河中遊,以表現可以區分辣椒紅龍與綠皮辣椒紅龍,在以往的分系之中,辣椒系的紅龍被歸為橘紅龍系列,那是因為與血紅龍相較之下,他們沒法如同血紅龍般有深重的暗紅色主色,真正拿印刷色卡去比較任何辣椒紅龍,我們可以發現確實如此,即使如此辣椒紅龍卻成為取代血紅龍的主力種魚,這是因為一般的辣椒紅龍牠的發色,第一次發色便可以有橘紅的表現,這對於感觀為主的觀賞魚市場而言,能夠讓人較有信心購買,另一方面,辣椒紅龍的底色以綠為主,在將來發色到達顚峰時,不論主色發出的是橘紅色或是鮮紅色,在對比的視覺感觀上,確實比血紅龍還有看頭,辣椒紅龍的二種分系之中,有分為綠背的一般辣椒,這類的魚隻我們發現他們的發色是較為快速且第一次發色便能以橘紅色彩呈現,而綠皮系的辣椒則不同,所謂的綠皮辣椒指的是每片發色的鱗片,均能紅綠對比,這類的魚隻,與血紅龍有幾乎相同的特性,他們的發色一般較慢,幼龍一開始也幾乎是橘黃為始,要到第二次幼魚轉亞成魚時才會發出橘紅色系,這是在正常養殖的情況之下。
    一般的綠背型辣椒(發色不會過背,俗稱側邊發色型態)


    斑加紅龍:
    這是以流域地名命名的魚種,又稱為”班紮爾馬新紅龍”這是在西加里曼丹班紮爾馬新地區流域之中所產出的龍魚,簡稱為班加紅龍,這類的龍魚鱗片有三種色彩,但外框並不會發色,他的內框為粉紅色系,底斑形狀與紅龍相同,為馬蹄形狀,尾與各鰭會隨成長而由紅轉為鮮黃色,因為內框會呈現粉紅色系,而被歸類為紅龍,牠們小時候很容易與紅龍小魚混為一談,因為若不細看,光看三鰭的紅色,會認為是紅龍的幼魚,這是在選購上所必需注意到的事項。

    青龍:
    一般分佈很廣,從印尼、馬來西亞乃至遼國,有一說是菲律賓也有,但小弟沒見過,青龍乍看之下與斑加很類似,但牠的主要差異在於牠不像班加一樣,有粉紅色的內框,各鰭色亦呈青綠色,整隻魚以體色上的青斑最為明顯者最具代表性,然隨環境而不儘相同,青龍中較有名的NAMI青龍,是具有蟲紋鰓蓋,當時於網路上發佈時,引起一時的震撼,然一同研究的朋友屏東陳先生卻有發現,他的論點是可供考的,陳先生認為,這類的青龍應是與野放的過背金龍雜交而生的魚種,因為有些過背金龍也同時具有鰓蓋紋特徴,然就生物演化的過程上來看,若並非雜交而生的,那麼他有可能是過背金龍的演化證據之一,無論如何?我們並沒有確實的證據可以證實這樣的觀點,而僅能停留於推論上罷了,而市面上有些水族館會將青龍稱為黃尾金龍,事實上只是為了名稱好聽些,較好賣而命名。

    紅尾金龍:
    實際應稱為蘇門答臘金龍,同樣也是以區域命名的魚隻,其分佈於蘇門答臘群島某些特定流域之中,因要與馬來西亞金龍(過背金龍區分)而命名為紅尾金龍,事實上金龍系的魚隻,並不是紅尾的,不論是馬來西亞或蘇門答臘,他們同樣有尾鰭1/3上黑的特徴,與馬來西亞金龍最大的差異在於其鱗片高度沒法全部跨越背部,而僅能到達四排至五排。

    馬來西亞金龍:
    馬來西亞金龍又稱為過背金龍,其產區為馬來西亞地區,主要原生產區為八丁燕鎮區與布奇美拉區域,牠們的最大特徵為亮鱗五排以上並能跨越背部(不一定能每片跨過),背鰭下的鱗區飽滿,除此之外,鱗片的表現方式與蘇門答臘金龍不同,色彩的變化因角度不同而有差異。

    以上僅為粗略介紹,有誤之處請其他更瞭解的玩家們補充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 摩尼網
    程式版權所有: 雷傲科技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塔內植物園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