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 色彩繽紛的水中天堂
塔內植物園[ 水族世界 ]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論蓋斑之體色之外_一個小試驗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90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可以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禁止
  • 音樂標籤  : 禁止
  • 文字大小  : 允許
  • 積分標籤  : 禁止
  • 保密標籤  : 禁止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字型樣式:  字型大小:  顏色: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文章一覽:論蓋斑之體色之外_一個小試驗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rinco 發表於: 2007/08/26 11:23pm
    Q請問有考慮溫度這項因素嗎?
    A由於是同時測試因此沒有考慮溫度條件,當時的溫度大致為27,28度(辦公室,微弱冷氣)

    Q水管魚中體型相近者(4.4)取食量相差甚大
    A這就顯示其中存在變異,也說明樣本應該要增加

    Q而水管魚和野採F3取食量相近的、體型卻是極端
    A小型水管魚取食量仍大於大點的野採魚,所以我倒覺得這並不奇怪,總之樣本還需要增加啦

    Q這項實驗的變因好像太多了喔
    A如上面說的,因子難以全面控制. 其實我寫得不是很正確,應該是魚的生理因子最難以控制,其實有一個極值的數據被我剔除,那是一隻野採魚F6,在5天中只吃了3顆飼料,卻仍然發出婚姻色.

    Q"成熟彩兔的體長與取食量之間似乎成正相關,而成熟野生蓋斑卻沒有這種情形"   請問大大認為是為什麼?
    A其實我並不知道,會不會或許可能是,野生魚只求滿足生理需求,多食無益,卻會增加被掠食的機會,水管魚卻是多多益善?以上只是猜測,何況數據也不夠穩定.

    以上請參考,謝謝回應  



     
    w79522 發表於: 2007/08/26 01:48pm
    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有興趣,有一些問題想問;

    請問有考慮溫度這項因素嗎?
    水管魚中體型相近者(4.4)取食量相差甚大
    而水管魚和野採F3取食量相近的、體型卻是極端
    這項實驗的變因好像太多了喔

    "成熟彩兔的體長與取食量之間似乎成正相關,而成熟野生蓋斑卻沒有這種情形"   請問大大認為是為什麼?
     
    rinco 發表於: 2007/08/26 08:14am
    [這篇文章最後由rinco在 2007/08/26 09:13am 第 3 次編輯]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上圖就是Rinco所做的測試,總共有3組魚:AQA-水管魚(含紅藍彩兔)、ALB野採F3、SHO野採F6。供試魚為體長3.75-4.5cm(X軸)的1年生雄成魚,單獨飼養每天餵1次;測試值(Y軸)為取食海豐小粒飼料數量之5日平均值(粒數)。

    朋友們可以看到,水管魚的採食量是野生蓋斑的2-3倍,這個數據如果以簡單的統計來檢定是具有極顯著差異的。雖然我們觀察到這一批魚在取食行為上的差異,不過當然我們的樣本並沒有普遍的代表性,此外,也要注意一下這個小實驗的可能缺失。首先,1. 供試野生蓋斑都曾經過一些「基因瓶頸」,水管蓋斑卻沒有這些問題。所以飼料取食量低落的有沒有可能來自「近交衰退」呢?其2,即使是同一隻蓋斑,其取食狀況仍不免因為外在環境因子的影響而有明顯的波動,這些因子在試驗中是很難完全控制的,除非在不同的環境因子條件下在進行更多測試。關於第1點,我曾以冷凍紅虫來代替人工飼料,發現兩者取食量的差距明顯縮短,但還是有統計上的相異,似乎這種差異是來自偏好,而非健康情形或基因缺陷。不過因為測試起來很麻煩,因此數據不多,誤差也大,這裡並沒有採用。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成熟彩兔的體長與取食量之間似乎成正相關,而成熟野生蓋斑卻沒有這種情形?這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資料。

    我的測試大致條件如下,朋友們在家中可以試試看:水缸1尺,放置少量水草,頂部照明,並遮蔽其他部分。測試前先「正常餵飼」3-5天,盡量維持外界環境陰暗、安靜,好讓魚兒正常表現,最好是發出婚姻色。雄魚的體長測量為上唇前緣到尾部鰭條的基部(不含尾)。測試材料是海豐「小粒」粒狀飼料,寶贈紅亦可。每次丟兩顆,紀錄,等30秒。30秒後如果已被「吃到嘴裡」,再丟兩顆,或如果只吃掉1顆,就補充1顆,再等30秒。最後「連續兩次」30秒都有留下兩顆或兩顆以上(有時魚會「吐」出一些飼料)就結束測試,扣掉最後的兩顆飼料就是取食量。吐出來的飼料計入殘留量,但不從取食量中扣除。以上如果覺得麻煩,就直接1、2顆慢慢餵食,一直餵到不吃或「吐」,等1分鐘以上如果不再吃就記錄取食量。記得要一併紀錄體長才有意義,或許你的數據會完全推翻這邊的結論也未可知。
    對了,是連續5天求平均值唷!

     
    rinco 發表於: 2007/08/22 07:57am
    [這篇文章最後由rinco在 2007/08/26 08:28am 第 1 次編輯]

    蓋斑成為觀賞魚的已有百多年的歷史,想當然爾,人擇育種對蓋斑的外型應該會有一些修飾:也許體色更紅豔;各鰭的拉絲越來越長;至於母魚,那當然是最好可以跟雄魚一樣美麗囉!所以Rinco每次看到符合「選美標準」的「台灣蓋斑」總禁不住要想知道牠的身世為何?不過這只是「想當然爾」,雖然很多人包括Rinco都說彩兔(水管蓋斑)與野生蓋斑不一樣,但這差異似乎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事實上有些短尾的紅彩兔Rinco也很難跟野生蓋斑區分。而除了白子以外,似乎也只有超長鰭與藍色型被某些人懷疑並非「野生型」基因。網路上常見有些朋友說原生蓋斑比彩兔「漂亮多了」「差太多了」,Rinco覺得會不會是直接把藍彩兔拿來比紅彩兔的結果,也就是說這是以為藍彩兔=彩兔,紅彩兔=蓋斑所產生的誤解?因為野生魚實在不多見。

    不過體色只是基因表現極少的一部分而已,在體色之外,另外一類可能會被忽略的線索就是「行為」。朋友們都知道,「謹慎」幾乎是所有野生動物生存必備的本能行為,蓋斑鬥魚自然也是如此。行為來自遺傳與學習,而遺傳事實上可能佔了相當的比重。大概很少人知道,匈牙利羅蘭大學行為系的研究群長期以蓋斑鬥魚為材料,以數個謹慎維持的近交品系,做過非常多行為與遺傳方面的實驗,其中也包括以蓋斑的天敵--鱧或假眼等處理來探討受基因控制的避敵行為。謹慎避敵這個在野性世界讓蓋斑可以驅吉避凶的特性,在觀賞魚育種的過程中卻極為不利。無論是不是刻意,在水族缸飼育環境中,絕對是第一個被篩掉的行為性狀。

    養過藍彩兔的魚友們,一定知道這魚貪吃到會把自己的肚子撐到快要爆。難道在野生蓋斑也是如此嗎?會不會這也是「人擇」的結果:因為在人工飼育環境中,只有能在最短時間內吞下最多飼料的魚發育的最好,所以會有最高(被選中)的繁殖機會?或者更簡單的說,彩兔經過長期的人工飼養,應該已經「適應」了人工飼料。基於這個推論,水管蓋斑(彩兔)與野生蓋斑在人工餌料的取食情形上,應該會也有顯著的不同,我想這樣的假說是可以實驗測試的。先給有興趣的人思考一下。

    在這裡Rinco實在忍不住又要撈叨,前幾天在小吃店看到台北縣政府發行的月曆,精印其上的「台灣蓋斑鬥魚」「登革熱的剋星」--正是一隻過肥的藍彩兔。Rinco先前硬著脖子Argue藍蓋斑「絕非」野生,雖被批判為半桶水丁冬響,但是到底到底,到底有沒有人可以提出反證,或新的看法呢?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 摩尼網
    程式版權所有: 雷傲科技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塔內植物園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