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覽:[求助]捕蠅草有異狀!!病蟲害??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
csyin |
發表於: 2010/12/17 08:49am |
我主要反對的是"食蟲植物", "腰水", "魚"三種共存, 若是"水生或溼地植物", "腰水", "魚"三者共存, 我所反對的是"腰水"和"魚"的可行性, 因為在食蟲版的"主觀"當中, "腰水"的容器是淺水盤不是深水盤. 要用深水盤來養食蟲植物當然可以, 但前提是種什麼食蟲植物, 例如陸生狸藻, 瓶子草皆可高腰水, 但這次討論到的腰水問題是從捕蠅草開始的, 捕蠅草的慣例是淺水盤, 用這樣的淺水盤若無其他裝罝補水, 就不能養魚.
當然你引述的連結這樣的做法用魚缸當作深水盤, 使得魚和水生植物皆能共存是無庸致疑的, 這種做法我早已看過實體. 但若把影片中的水生植物全換成食蟲植物, 是否魚還能養在裡面就仍有討論空間, 就經驗來說是不太可能做得到的, 除非你有提出某種合理的解決方案才可能行得通.
另外附帶一提的是, 這個影片的植物栽培方法, 便是之前我說某位大大大說的, 他反對做食蟲造景缸是因為在維護上非常困難, 但他建議若要做"魚缸"+"食蟲植物"這樣的栽培方式, 便是如該連結影片的做法, 食蟲植物仍是一盆一盆放在魚缸中, 魚缸只是當作"水盤"兼作"溫室", 如要美化, 則採用活水苔或其他適當材料用"遮掩"的方式, 遮住花盆而已. |
|
csyin |
發表於: 2010/12/17 00:44am |
下面引用由bagelpony在 2010/12/13 01:32am 發表的內容:
教主,感謝您承認孔雀魚和食蟲水盤是自己生出來的, 幫我省下很多來自其他人的麻煩, 但focus在paludarium可能是又一次,這次我第一時間提出沒問題吧,
|
|
這你最好得自己查證到底是誰先開頭的, 我從頭到尾都一直反對水盤放孔雀魚, 怎麼可能會故意放出這個議題來呢? 而你也有趣, 若覺孔雀魚和水盤的議題很無聊, 那為何耗費那麼多的時間在這裡? 早就該停了.
下面引用由bagelpony在 2010/12/13 01:32am 發表的內容: 貼那兩個paludarium連結做例子, 只是舉証你把食蟲腰水=食蟲水盤=淺水容易乾這樣無條件連結是有問題的, 當上述的某一個等號不存在,就並非難以養魚了,
怎又成了 paludarium的除藻問題? paludarium適不適合養魚? paludarium適不適合食蟲? 這下子我又變成了paludarium倡論者了嗎? 到時候某C又說: "你的pal理論完全用不到!!!", ,
|
|
paludarium能不能養食蟲, 放魚, 放除藻生物通通是你自己講的, 請見以下內容吧:
下面引用由bagelpony在 2010/12/10 11:40am 發表的內容: 老外常用terrarium、paludarium養食蟲,難道就不可放魚或其他除藻生物? 例如http://home.wanadoo.nl/v.a.kroon/terracom/main.htm, 這樣的環境,不能放魚和除藻生物嗎? 或是http://home.wanadoo.nl/v.a.kroon/terracom/main.htm,
|
|
下面引用由bagelpony在 2010/12/13 01:32am 發表的內容:
---------------------------------------------------------------------------------- 不過要置換成這幾個議題我個人是蠻有興趣的, 因為我的第二個vivarium就是想這樣搞並以濕地食蟲為主角, 您說生物過濾器,可能得先解釋一下何謂生物過濾器, 很多paludarium甚至是沒有過濾器的,但大都會流動循環,
|
|
你大概認為過濾器必須是"有形"的才叫過濾器吧! 我知道很多人的vivarium沒有設置過濾器, 只有藉由抽水馬達讓水打到高處再流下來, 讓附著的植物得以得到供水, 但是只要有水流過的地方, 就能長出微生物, 所以整體可以視為生物過濾器. 但像這種只有水循環而沒有"有形"過濾器的vivarium, 裡面的動物就是必須非常少, 如果想要放多一點動物就一定要外加"有形"的過濾器才夠. 但不管怎樣, 一個成功的vivarium本來就不應長藻, 或只長非常少量的藻, 所以完全不需考慮同時放入食藻生物.
下面引用由bagelpony在 2010/12/13 01:32am 發表的內容:
1. 先說Paldarium適不適合食蟲? 我認為這議題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 也就是將Paludarium形式跟室外日光栽培作比較, 正如同教主用室內人工光源養毛,是為了得到比室外栽培更好的結果, paludarium和教主室內養毛同樣的控制項為何?--光照度與溫度, 因為當原生境需要高光卻又害怕高溫的前提下, 人為環境控制是合理的選項,比放在室外陽光栽培簡單的多,
|
|
我用人工光源的目的, 是因為我沒有那麼大的戶外空間, 所以不得不往室內發展, 並不是說室內的人造環境可以比戶外來得好. 我記得我應從未講過這種話, 請仔細看我的網站及部落格. 當然, 使用改造冰箱來種怕熱的品種, 效果絕對比放在戶外來得好.
Paludarium適不適合養食蟲, 這種東西至少在台灣來說不是件簡單的事, 之前就有一位在版上你最敬愛的大大跳出來反對大家搞食蟲缸, 他的理由大致上是說因為強光導致的高溫很難解決. 既然會有難度, 就很難說是"適合"吧? 總不能因為人類科技能輕易解決, 就表示"適合", 雖然說放個冷氣或用冷水機就解決, 但這絕非是常態的作法, 已經超出多數人的能力, 故不能當作"適合".
否則, 若你對於"適合"的定義就是人類科技上做得到就算數, 那給我無限制的預算, 我就能在沙漠或南極幫你搞出成功的食蟲缸.
下面引用由bagelpony在 2010/12/13 01:32am 發表的內容:
所以G大提出夏天用黑網遮蔭但把日照時間拉長為全日照, 至少這跟我的經驗是吻合的, 但我認為室內環境控制是更主動的選項,
|
|
把"日照時間拉長為全日照"? 這更奇怪, 既然種在戶外怎麼控制日照時間長短? 難道有人有辦法控制日出日落嗎?
下面引用由bagelpony在 2010/12/13 01:32am 發表的內容: 2. 藻類問題,有人說過paludarium不生藻? 沒有,我反而說有光、空氣、水就會生藻, 我不知道教主在說什麼魚被餵食,排泄物生藻, 餵食本身又是錯誤的前提假設,
草缸之所以餵食係因為草缸裡結合了自己也想養的觀賞魚, 例如短鯛、燈魚...這些觀賞魚往往不是以藻類做主食維生的魚, 是以我們需要餵食, 若只是為了除藻,並不需加以餵食除藻生物,除非除藻生物放太多, 我的草缸就沒有觀賞為目的魚, 只有食螺魚控制蝸牛,只有除藻蝦控制藻類,而我也沒加以餵食,
若比較室外栽培與paludarium, 顯然反倒是室外比較難控制魚吃到蚊蟲等額外營養來源, 教主說沒有藻不是除藻生物的功勞, 我覺得高光前提下當然不存在"沒有藻", 而除藻生物只是環境控制項目之一,沒人期待單靠他們達到"沒有藻", 正如草缸放蝦也不期待"沒有藻",而只是分攤我們的維護管理勞務,
不放自然也可, 而我只是說paludarium此前提下"可"放, 以說明直觀連接到食蟲水盤所以武斷提出"不可"養魚的問題, 並不主張必放,
|
|
你提出這麼多的解釋只為了說paludarium可放除藻生物, 所以同樣道理食蟲水盤也可放除藻生物... 這種邏輯是很牽強的. 養食蟲用的水盤在慣例上是很淺的, 會用到深的可稱為水池的非常少見. 我不太讚同用"特例"來作為論點. 你也是一直被我質疑淺水養魚的可行性之後, 才改口說用水池養魚及食蟲.
下面引用由bagelpony在 2010/12/13 01:32am 發表的內容: 3.paludarium適不適合食蟲,食蟲缸難度? 某大大反對paludarium、terrarium養蝕所以呢? youtube上就有千千萬萬的paludarium、terrarium,甚至有orchidarium, (orchidarium的理想程度我比較保留,因為要促使蘭開花常需要低溫刺激,而我想多數人養蘭是為了花),
為何都是老外在弄? 因為溫帶國家冬天更需環境控制,所以他們早有此觀念, 而國人貌似視為畏途, 但如教主食蟲水盤+人工光源,不就是一樣的環境控制想法, 甚至教主室外栽培區所用的自動補水也是, (所以水淺會晒乾竟出自教主之口,OMG! 反串文? ),
斷言paludarium做不到,那我們家melson怎做到了? 差別在管理方法,不在食蟲水盤比paludarium好, (對照一下P大說您的陶盆主張那段,差別在管理方法不在陶盆不好), 若用市售水族箱做前提,那我也舉雙手雙腳說不好管理, 因為通風、排水皆難以管理,
而melson另一個沒有沉水馬達的缸為何失敗了? 靜水域腰水又不時常做清潔者可以去比較一下這兩者, 並留意我此串中回教主水體擾動那段,
總結以上,我認為這跟"栽培文化"限定我們的思維模式比較相關, 不管是pal.適不適用食蟲或食蟲腰水直觀的連結到淺水盤, 都是我們在本地慣見的栽培文化的既定印象,
|
|
youtube上就有千千萬萬的paludarium、terrarium,甚至有orchidarium不代表什麼, 請先找出個"carnivoarium"的範例再說吧! 我家的自動補水盤也是個特例, 你先看看版上用腰水的有多少人也是這樣做吧! 我家的水盤也有人工補水的, 而且因為沒有勤奮監視水位, 所以水盤經常乾掉. melson又做了什麼? 我一點也沒印象, 請引用連結吧! 那些水陸缸為何都是老外在弄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他們那裡的氣候正適合那樣做, 他們那裡冬天冷, 在家裡做個缸子養植物本來就容易保溫保溼, 夏天雖然氣溫較高, 但氣候乾燥, 只要稍微通風就能降溫. 在台灣要搞好水陸缸很難, 關鍵就在降溫, 降溫也本來就比加溫難做, 所以台灣搞水陸缸搞得好的很少, 這不是文化問題造成的.
最後, 不管是栽培植物還是養殖動物, 都要因地制宜, 你住在哪裡, 氣候怎麼樣就養怎麼樣的生物, 而不是隨意在網路上找個國外的範例說"瞧! 外國人都做到了, 台灣人為什麼做不到?"
|
|
|